现代和后现代文学的流派(内容,作品,在广告上的应用)?

2024年11月22日 09:38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谈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文学艺术。它标明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学精神气质或“现代的感受性”,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诸种流派的总称。与许多文论术语的演变相似,最早的“现代主义”也是一个带有批评和嘲讽意味的贬义词。根据卡林内斯库的研究,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把现代主义作为斯威夫特创造的新词收入《英语语言词典》里。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一封信中说:“蹩脚文人以拙劣的减省和古怪的现代主义,带给我们这些用散文和诗写成的垃圾。”到19世纪末,这个词的使用从贬义转向中性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被广泛接受并获得了合法性。鲁文·达里奥是把“现代主义”作为褒义词使用并用以指称现代美学革命的第一人,早在1888年,他就用“表现手法彻底现代主义”来赞扬墨西哥作家卡里多·贡特雷拉斯。

  在现代西方的文论与批评中,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大致有五种用法:①一种美学倾向;②一种创作精神;③一场文学运动;④一个松散的流派的总称;⑤一种创作原则或创作方法。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处均把现代主义的含义界定为现实主义的反动。正如彼得·福克纳所说:“现代主义是艺术摆脱19世纪诸种假定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随着时光移易已经变为僵死的常规了。”

  1)德拉克罗瓦:作品有:《加利列海》、《自由领导人民前进》、《希奥岛的屠杀》等。
  2)米勒:作品:《拾穗》、《播种者》等。
  3)马奈:作品:《露台》、《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子的少年》等。
  4)德加:作品:《熨衣妇》、《赛马场上的马车》、《舞台》等。
  5)罗丹:作品有《吻》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一词最早曾在19世纪70年代使用。后现代思潮的真正兴起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到70年代其影响已较广泛,8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中心,后现代话语开始在全世界流通,主要代表人物有福柯(Michel Foucault)、利奥塔(J.F.Lyatard)等。后现代主义对囊括一切面面俱到的世界观提出了挑战,它的目标在於消除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非决定论而不是决定论,是多样性而不是统一性,是差异性而不是综合性,是复杂而不是简单。它特别关注合法化危机和支配世界文化系统以现代计算机和传媒为特徵的这些方面,对基於共识,理性沟通行动和人类自由之上的理论和科学深表怀疑,试图寻求关於社会、语言和人类主体的新观念,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更新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者清醒地看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核武器和环境这两个足以毁灭世界的难题。正是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对於人类今日的不幸,现代性难辞其责。因此,挑战、批判现代性便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正如格里芬(D.R.Griffin)所说:“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我们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主张消除现代性所设置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对立,因为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是与我们相分离的,是由一些计算操纵的,由互不相关的部分组成的,那麽我们就会成为孤立的人,我们接人待物的动机也将是操纵与计算。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源自於对工具理性及其恶果(极权统治、核恐怖和生态恶化)的批判。尽管现代性在后现代主义者眼里有种种劣行,然而,后现代主义却难以摆脱对现代性既爱又恨的关系。它要否定的不是现代性的存在,而是现代性的霸权,不是现代性的优点,而是现代性的局限。它欣赏现代性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进步,同时对现代性的负面影响深恶痛绝。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是:能否有效地汲取现代性的优点又有效地避免现代性的弊端?显然,问题的难度是不小的,因为这不仅关涉到现代性的命运,更关涉到人类社会的前途。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网友(2):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常常被用来谈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文学艺术。它标明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学精神气质或“现代的感受性”,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诸种流派的总称。与许多文论术语的演变相似,最早的“现代主义”也是一个带有批评和嘲讽意味的贬义词。根据卡林内斯库的研究,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把现代主义作为斯威夫特创造的新词收入《英语语言词典》里。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一封信中说:“蹩脚文人以拙劣的减省和古怪的现代主义,带给我们这些用散文和诗写成的垃圾。”到19世纪末,这个词的使用从贬义转向中性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被广泛接受并获得了合法性。鲁文·达里奥是把“现代主义”作为褒义词使用并用以指称现代美学革命的第一人,早在1888年,他就用“表现手法彻底现代主义”来赞扬墨西哥作家卡里多·贡特雷拉斯。

在现代西方的文论与批评中,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大致有五种用法:①一种美学倾向;②一种创作精神;③一场文学运动;④一个松散的流派的总称;⑤一种创作原则或创作方法。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处均把现代主义的含义界定为现实主义的反动。正如彼得·福克纳所说:“现代主义是艺术摆脱19世纪诸种假定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随着时光移易已经变为僵死的常规了。”
1)德拉克罗瓦:作品有:《加利列海》、《自由领导人民前进》、《希奥岛的屠杀》等。
2)米勒:作品:《拾穗》、《播种者》等。
3)马奈:作品:《露台》、《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子的少年》等。
4)德加:作品:《熨衣妇》、《赛马场上的马车》、《舞台》等。
5)罗丹:作品有《吻》等。
后现代主义
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但由于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分期问题上的分歧,致使在将哪些文学流派划为现代主义,哪些流派划为后现代主义问题上就有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主要是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和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在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这两者是被划在了后现代派阵营之中,持同样分期还有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等。而在蒋承勇主编的《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存在主义被划在了现代派中,荒诞派戏剧则保留在后现代派中。由刘象愚主编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存在主义和荒诞派则均被划在了现代派中。与之保持同样划分的还有刘向远主编的《比较世界文学史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