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要怎么样守孝?要注意什么?

2024年10月30日 08:31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贴对联、不放鞭炮、不穿红、不戴绿、拒绝不良嗜好。

注意事项:

一、守灵时,素颜端庄,不可佩戴首饰,男子不可穿办裤,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头散发,不可浓妆艳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脚趾,就是夏天守灵也要坚持忍耐。

二、守灵时,不可闲言碎语,尤其是后人不可为了先人葬礼之事在灵棚内争吵。后人纵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让先人体面的走好人生最后一站,再行解决也不迟。

三、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男女暧昧,不可在灵棚、灵堂、孝房内发生任何淫乱行为,不然轻者霉运不断,重者精尽人亡,血光横死。

四、守灵时,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均不可进入灵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亲也同样需要回避。如果实在避讳不开,不得不去,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务必身着五种颜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带孝守灵祭拜。

孔子的看法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网友(2):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贴对联、不放鞭炮、不穿红、不戴绿、拒绝不良嗜好。


注意事项:


一、守灵时,素颜端庄,不可佩戴首饰,男子不可穿办裤,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头散发,不可浓妆艳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脚趾,就是夏天守灵也要坚持忍耐。


二、守灵时,不可闲言碎语,尤其是后人不可为了先人葬礼之事在灵棚内争吵。后人纵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让先人体面的走好人生最后一站,再行解决也不迟。


三、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男女暧昧,不可在灵棚、灵堂、孝房内发生任何淫乱行为,不然轻者霉运不断,重者精尽人亡,血光横死。


四、守灵时,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均不可进入灵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亲也同样需要回避。如果实在避讳不开,不得不去,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务必身着五种颜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带孝守灵祭拜。


五、守灵时,若后人直系血亲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务必带好红白孝布,以免喜煞冲白煞。从而不光导致先人不得顺利西去,后人也更受呼气影响不断。


六、守灵时,先人尸身若散发出异味,均应马上处理,禁忌不可说出嫌弃之语。不然无论如何处理,异味不光不会减少,反而重重增强。


七、守灵时,若有胆小害怕白事葬礼之人,还是别去为佳,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守灵时若受到惊吓,是最不好收魂的,也是最难复原的。


八、守孝百天内,其后人男女皆可婚配;超出百天之后,三周年祭日以里则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内,家中如有新生儿出生,则需祭祖禀明,以免孝气压新人。


九、守孝期内,先人各个祭日均应妥善祭拜,万不可遗忘。如有遗忘,均应联系信得过的堂口师傅帮忙化解为佳。尤其是七个“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记。

十、:守孝期内,先人若报梦给后人交代一些事宜,均应按照先人遗愿打点明白为佳。万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气不散,霉运缠身。

在古时,父母亡故了,子女要守孝,当官的儿子离任守孝三年,谓之“丁忧”。如果国家有急事,急需返职,还得皇帝亲自下旨,做臣子还可讨价还价。明代宰相张居正因父母去世没有守孝三年,因而身败名裂。《孟子》记载“三年之丧,齐疏之服”,意思是说守孝要守三年,期间要穿素服。为什么要守孝三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贫穷之家无能力守孝,三天就入土而安,下葬后连续三天还要到坟墓上去给亲人“送饭”(有的地方晚上也要守在墓地),每逢七天为一七都要到坟墓前焚烧纸钱,共五次三十五天,防止墓中亲人复活,以便及时解救。“杜康做酒柳林醉,醉死三年又还生”,说的就是人死了三年还可以复活。

另一种说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就是说人从母亲成孕坐胎到生下,前后三年时间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的。父母亡故后,儿女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在守孝的三年期间,就在坟旁搭房子,在坟边的土地上自种自食。规定坟地面积一亩三分以内不需纳粮缴税。在那时,一亩三分地可以供养起一个人简单的生活。守孝结束后这块坟地是个人的“自留地”,仍不用纳粮缴税。但如果要卖了,买者就需纳粮缴税了。这也是“一亩三分地”说法的原始由来。

网友(3):

  儒林学案(1)——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网友(4):

这一点,要”因地制宜”.中国这么大,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同的.尤其是现在时代变了.我认为:只要心诚,我想祖宗是不会怪罪的.当然,一些必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要记的,比如不能穿红呀,不能参加喜庆活动呀^^^
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是要记的.
握手.

网友(5):

在北京现在已经不讲这样的规矩了。
在这去,住平房,自己有一个小院子时,把**停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一般要守孝49天(七期)。容亲戚、朋友们来祭奠。
现在一般的家里没这个条件,也就免了。
我家前几天办的,跟本就没有守孝。只是在一期、三期、五期、七期这四天烧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