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一种什么主次、先后次序关系啊?

2024-11-01 03:32:19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学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1. 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包括校园面积,校园环境,作实验室,图书馆等;软件设施指教师的素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使他们植根于教育事业,争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稳定教师队伍使优秀教师不外流。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
2.严格落实开课设节问题。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劳动技术、心理健康等。音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可放松思想,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体、美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辛苦培育学生智育的同时,千万别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平时的加班加点,节假日的补课一定要有度,要留给学生适度放松、休息的时间和空间,要留给学生进行室内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生命健康第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才当他踌躇满志、豪情万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却将力不从心,英年早逝,留给人们的是惋惜、是遗憾。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亿万阳光体育工程“的号召,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其体魄,才能更好报孝祖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为培养合格的劳动技术性人才奠定了基础;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应在思想上积极引导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美丑的能力;在心灵上及时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阴影障碍。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赏,减少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使之在幸福的学习生活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梦想。
3.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面向多元化,教育不仅培育学生的智慧,挖掘其潜能,还要培养其良好的情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生幸福;教师要注意社会实际,注重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包括人情世故和常识;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始终作为学生知识的启引者,不要满足一张大红证书;教师应该采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学生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贮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到乐于想象,敢于批驳,张扬个性,师生应是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
4. 让个性充满阳光——进行灵活多样的随机评价。改“因分评价”为“因能评价”,教师不能只盯在学生分数上,要因人而异,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励,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突出能力。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包括行为、性格、情感等多方面,一位好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树立平等教育观,教师要以为人师表为荣,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激励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回报”的学生,同样也要一视同仁地激励更多的学生,告诫自己“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同成绩的学生将产生不同层次的人才,他们将各有所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善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信”条,而后教师的言行才能被学生接收;摒弃谩骂式建立“孩子观”,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教师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耐心教诲,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谩骂。老师的良苦用心终究会使学生领悟、感悟到,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心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是发展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对每一孩子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体、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质的陶冶、个性的行成都至关重要。
1. 促进孩子身心正常发展。父母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方面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父母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健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发现孩子的心理缺陷时要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2. 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父母应努力荣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既不能溺爱放纵,也不能粗暴专横,而要采取民主的态度,当然也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的个性、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应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向和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理要求。
3. 配合学校关心孩子的发展。父母应当积极支持学校教育,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父母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学校,特别是贬低教师,更不要向孩子提出与学校正确教育背道而驰的要求;在配合学校教育中,家长要处理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与孩子自身发展的关系,不要不顾孩子发展的潜力,盲目给孩子加压加码,使之厌学弃学。
三、社会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才智的形成和发展,都毫不例外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1.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起着领导和保证作用。发展素质教育各级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领导应亲自抓,保证各学校有充裕的办学经费。教育经费不要只倾斜给重点学校,应面向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困难学校,要把每所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使每一位学生能安心在此学习,让每一位教师能专注在此从教;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到位,如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教师严重短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确保教育的公平性。
2.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营造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违害青少年的违规网吧、黑吧还存在,特别是农村还较为严重;一些不法分子常越轨入校偷窃教师财物,洗劫侮辱学生,令师生深恶痛绝,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希望各级政府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严厉打击上述现象,为教育的发展保架护航。
3. 提高社会认识,转变社会观念是社会对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重大支持。农村中学还存在学生厌学辍学,解决此问题仅学校还不行,还需政府大力支持。一是宣传义务教育法,加强入学组织工作,对没有入学和辍学的学生家长要积极引导、教育甚至强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二是对确实有困难的家庭政府应采取一定的倾斜优惠政策给以扶助。社会应给孩子们一个“晴朗”的生存和生长空间,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的成绩分数,应关注其成长。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应付考试,单纯升学,而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社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应既看文凭、学历,更要重是水平、能力。
总之,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要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可通过互访、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辅导讲座等形式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学校也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校内外结合的教育体系。

网友(2):

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一定要理出个先后顺序的话,最先开始的是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最后接受的是社会大环境的教育,但往往三者没有明显的界限,缺少了任何一环都是人生教育的一大缺憾。

网友(3):

个人认为不是先后次序
而是辨证关系
家庭教育侧重孩子的性格培养,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家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校教育时间最多,侧重知识教育
而社会教育则是以前两项教育为基础的实践教育,是孩子感受实际的过程
当然如果要分清次序,我认为也是时间上的次序,家庭环境 -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主次并没有严格界定的必要

网友(4):

家庭环境 -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网友(5):

人在幼年的时候学校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所以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说。
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教育介入人的生活,由于在校时间长,所以学校教育凸显起重要性。但是如果所处学校偏重知识的灌输,以及所接触的教育者得教育水平良莠不齐,学校的教育理念贯彻程度不一。家庭教育仍然很重要。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家庭教育在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仍然很重要。
等到孩子到了大学,虽然仍然是身处学校,但是实际已经处于半个社会状态,社会教育开始显现。学生开始独立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家庭教育仍然存在,但是已经退居次要。
综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不同阶段有主有次,但是始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