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中,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试算表有什么分别?

2024年11月23日 07:15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调整前的试算表是不考虑调整事项进行编制的试算表,调整后试算表是经过调整事项调整并且已做调整分录的试算表。

调整分录就是将会计期内因某些原因未曾记录或未适当记录的会计事项予以记录入账。

扩展资料:

试算表是会计核算中,期末根据各总分类帐户余额记录编制,据以进行试算以检查帐户记录有无错误的一种计算表。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编制的试算表,称“总分类帐户余额表”或“本期发生额对照表”。表中各帐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加上本期借方合计数减去本期贷方合计数,即期末借方余额;各帐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加上本期贷方合计数减去本期借方合计数,即期末贷方余额。各金额栏的借方总数和贷方总数应各自相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试算表

网友(2):

调整前的试算表是不考虑调整事项进行编制的试算表,调整后试算表是经过调整事项调整并且已做调整分录的试算表。

试算表是会计核算中,期末根据各总分类帐户余额记录编制,据以进行试算以检查帐户记录有无错误的一种计算表。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编制的试算表,称“总分类帐户余额表”或“本期发生额对照表” 。

编制步骤

1、将选定的空白试算表取出,填注编制试算表的日期。

2、依总分类账各账户的编号(或页次)、名称,顺序列于“类页”及“会计科目”栏。

3、将总分类账各账户借、贷方总额或余额,依试算表的格式,分别记入各该会计科目,同行的相应金额栏内。

4、然后就表内借、贷总额或余额各栏,的金额数字相加求其和,以验算其合计数是否借、贷平衡(相等)。

网友(3):

调整前的试算表是不考虑调整事项进行编制的试算表,调整后试算表是经过调整事项调整并且已做调整分录的试算表。

调整分录就是将会计期内因某些原因未曾记录或未适当记录的会计事项予以记录入账。

简介: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网友(4):

试算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编制。调整后试算表与非调整试算表显然一个是就调整事项前编制的试算表,一个是调整后编制的试算表。

按文本语言:

调整后试算表(adjusted trial balance)
已做调整分录,但尚未做结账分录的试算表。

调整分录(Adjusting entries)
在会计期末所做的分录,将会计期内因某些原因未曾记录或未适当记录的会计事项予以记录入账。

从上述定义来看,倒不是cash basis 与accrual
basis的区别。因为平时记账就不是按cash basis来记账的,如收入未收到款,但未调整试算表中已包括该销售收入一样。

调整分录举例:
如银行贷款利息按季在每季最后一个月的20日收取,在编制报表时,将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预提出来等。

网友(5):

  没有区别。
    因为试算平衡目的是检测记账是否正确的方法,试算平衡了,基本认定记账没有错,如果不平衡,记账一定出错了,需要核查,直到找到错误为止。
  试算平衡,是指在借贷记账法下,利用借贷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的平衡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其内容包括:
  1、检查每次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2、检查总分类账户的借贷发生额是否平衡;
  3、检查总分类账户的借贷余额是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