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可以从虚、实辨证论治?

2024年11月29日 11:3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虚实两纲,主要是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一般说来,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虚证即正气虚弱所产生的征候。多系久病之后,各种生理功能减退而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净无苔、脉细弱无力等。治疗宜用补法。

实证主要系指病邪过盛所产生的征候。但病邪过盛,人体必将增强其机能代谢活动以抵抗病邪,故实证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淤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兴奋、声高气粗、高热面赤、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洪有力等。治疗实证宜用下法或消法。

注意:辨虚证须结合具体脏腑及气血、阴阳,才能指导治疗,如脾虚宜健脾,气虚宜补气,阴虚宜滋阴等;虚证常与寒证或热证同时存在,因阳虚生寒(即机能过减退),故阳虚多兼有寒象(虚寒证),又阴虚生热,即阴虚液少则阳气偏盛而化热,故阴虚多兼有热象(虚热证);相对地说,久病多虚证,老年人患病也多虚证。

辨实证也要结合具体脏腑及气血、阴阳,以便指导治疗,如气实(气郁、气滞)则行气破气,血实(郁血、淤血)则宜活血化淤或破血;“热”也属机能代谢亢盛的表现,故实证常与热证同时存在(实热证);相对地说,新病多实证,壮年人患病也多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