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人所写的地点在宁夏边塞地区,类似于《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指的地界。这里的戍边战士之苦之孤独,我们可想而知。然而诗人却从一个明亮的月夜写起,可谓独具视角,别出心裁。透过诗人独特的视角我们看到,一座高高的烽火台,远方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在清冷的月光下,呈现出雪一样的银白。除此以外,没有一点生机。一座孤零零的受降城上,除了几个戍守的士兵,只有头顶的一轮明月,月光如秋日寒霜般洒在这荒郊之外,使人感到格外孤寂。开头的这两个比喻看似平常,似与李贺的“大漠沙如雪”句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句感觉暗合,但其实有“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之妙。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戍边战士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试想,看到如此凄清之景象,何人不起故园情?所以诗歌就很自然地转入后两句的正面写情。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