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实行二者为中介目标,将不满足具体的经济形势和供求情况。其次,因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意外波动,货币需求量将会出现波动。相反的,如果央行盯住利率目标将导致货币供给量波动。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适应性与模型分析
利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理论上经济变动也是经济增长率变动的重要原因。从我国货币政策中目标具体实践看,利率变动与GDP增长存在顺循环关系,利率调控应与社会总需求变动方向相同,在社会总需求过高时提高利率,社会总需求不足时降低利率。它与经济增长呈负方向变动关系。在经济萧条阶段应提供利率,在经济扩张阶段应降低利率。利率水平在国民经济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利率过高会阻碍经济转型,同时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阻碍资本市场的有效发展。
分析中国2007年3月18日至2014年11月22日期间利率调整表可看出:2007年存款基准利率开始持续下调,主要因为当时人民币不断升值,已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其他经济活动造成不容忽视的冲击。提供贷款利率可防止经济增长过热。我国经济自2007年开始加速增长。通货膨胀严重,2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影响中国各方面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热时,我国在此宏观经济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应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使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投资、消费减少,最终造成总产出的减少,有利于避免加速的增长演变为经济过热。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应性与模型分析
1、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引起GDP变动。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实践可看出,货币供应量增长与GDP增长存在逆循环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应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方向相反,即当社会总需求过高时,应减少货币供给量,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应增加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在经济扩张阶段,货币供应量上升,反之,货币供应量下降。
2、货币与物价的相关性
长期看,广义的货币与物价相关性较强,但由于经济因素影响存在滞后期;而狭义的货币与国民经济及物价关系较密切。
因为这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尽相同,货币供应量是稳定国家根本的主要手段,而利率的放开和收紧都是为了社会经济刺激。央行提高存款利率,相应的银行存款金就会增加,降低贷款利率,那么刺激消费的动力也就很大。
不能。
这个可以通过is-lm模型得到清晰明了的解答。如果如果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产出变动导致IS曲线的移动,必然要求LM曲线进行移动,以保持利率的稳定。LM曲线的移动背后即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不可能同时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同时作为中介目标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