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崂山王哥庄村名
卜 语
打开崂山地图,细心一点儿的人会注意到,有一类看上去有特别的地名:×哥庄,如王哥庄、于哥庄等。不仅崂山有“×哥庄”,北京京郊、天津也有庞各庄、史各庄等;河北有梁各庄、留各庄等;包括山西、河北在内的华北地区叫“×家庄”的地名特别多,比“×各庄”还多。其中“石家庄”早已比“庄”高出了很多级,成了河北的省会。
不过,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虽然地名写作“×家庄”,但是在当地的口语中,这个“家”的发音并不是普通话的“家”(jiā),而是“旮”(ɡā)或者接近于“旮”的“戈”(ɡē)。在我国广大东南地区的方言里,“家”一般都是读成“旮”(ɡā)。汉语包括汉语方言总是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比如“家”,上古读为“故”,《诗经·采薇》“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里,“家”字与“故”押韵。这个读音在我国某些南方方言里还保留着。大约在宋元时代,它演化为跟今天普通话的“旮”比较接近的音,后来演化成jiā音。而广大南方方言和北方少数闭塞地区因方言发展相对慢一些,至今仍然读ɡā,保留了古代的语音特点。这样同一个“家”字在不同方言里出现了不同的读音:宁波话读“故”,上海话读“尕”,崂山话读“甲”。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家”字曾经在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都读作“各”、“戈”或“格”,这些读音真实地反映了“家”在北方话中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认为,地名是最容易保留古音的,它的传习性特别强。地名读音没有变,渐渐跟现代汉字“家”的读音对不上号,人们也忘了它本来的意思,于是以讹传讹改写成今天“×戈(哥)庄”的“戈(哥)”。
山东半岛有不少地名叫“×格庄”或“×戈庄”,或许就是古音讹变的结果,究其本字仍应是“家”。据史料记载,元末北京一带大乱,十室九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先后从山东西部、河北等地征迁了大量人口到北京一带,每次征迁人口动辄上万户,并非“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动力”自发前去的。万户聚集,以姓氏为居住地的命名,于是北京京郊出现了张家庄、王家庄、庞家庄、杨家庄等一系列地名,依口语读音记录为“×各(戈)庄”。
由此可见,崂山地区的“王哥庄”,或许是古代的“王家庄”演变而来?
那你能说一说山东的方.比如说张家行.孟家行的意思吗.
你要能说出来我就帮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