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文化的发展趋势

2024年11月18日 18:28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为我国在21世纪初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产业是反映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种文化生存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一切原创性精神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且也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美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版权占GDP的3.7%。据统计,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艺术品经营业在英国的产业规模,与汽车工业并驾齐驱,英国旅游业收入的27%来自艺术,在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的产值一般都超过了一些传统行业,如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这表明,文化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的优质产业。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是5500亿元。对此,跨国公司对中国文化市场志在必得,而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对文化的产业属性了解不多,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在竞争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占领国内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经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产业缘何在我国蓬勃发展
1、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从总体上告别了温饱,进入了小康。其中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20世纪90年代末降至40%以下,开始走进了富裕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人们的闲暇时间将比过去大大增加,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人们退休后的时间也在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将大大增加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需求。
2、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方面,新技术的创新是遵循“摩尔法则”,每隔18个月微处理机的能力就翻一番,而其价格却不变。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20世纪以来,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文化艺术品可以批量生产,这使得文化有可能成为产业。现代科技在文化艺术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也对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表明,艺术借助科技的发展才能高飞。现代科技文化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出版为例,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的分析“在所有发达国家里,图书的出版与销售,至少与新的电子业增长得一样快。全球顶尖出版公司的增长,或许比不上顶尖电子公司如英特尔、微软或德国的思爱普。但是以整个产业而言,出版比电子资讯增长得更快,而且可能获利更丰。”科技发展表明,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
3、经济全球化拉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最突出的全球趋势。全球化是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既包括经济的全球化,也包括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在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世界性生产、市场的形成,随着物品、人群和信息的世界性流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也随着扩散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譬如,当“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时,也带来了美国人的快餐文化和饮食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随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直接地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民族性在削弱,世界性在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增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全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我们要把中国丰富的、独特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包装,使之转化为全世界亿万人都能享受的文化商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以防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文化代表的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文化单一化的局面,这是一种现实的危险。发展文化产业乃是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4、体制改革启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刻而广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转变势必要扩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放开文化市场,减少国家的财政补贴,改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条件,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国家的税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国家已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比之泱泱大国的需要,比起发达国家的水平,比之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今后乃至很长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有一些不利因素。
1、观念滞后。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一部分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多,讲文化的产业性少,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特有的社会经济效应,往往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混为一谈,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对加大改革力度,迎接入世后的挑战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识上的混乱会导致运作上的阻力,这也是目前文化产业化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2、规模弱小,质量偏低。我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机构性、功能性缺陷突出,产业各领域关联度低,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文化企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允许一些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媒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说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可能出人意料地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资本的强大压力之下,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当稳步地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在国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规模。
3、缺乏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文化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教育的经营者。目前,在一部分文化工作者中缺乏企业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巧,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而缺乏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中最突出的问题。
4、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准入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如何熟悉运用世贸规则去规范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引导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投向;如何管理外国文化产品和文化经营活动等,对各级政府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如果管理和引导得好,对广大文化消费者,对从事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资者,对国家经济建设,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否则,会带来文化市场的混乱。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厚,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累积了难以估计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从而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
2、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其消费市场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社会成员人均占有财富逐步增多,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需求。
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牢牢树立起文化产业新观念。树立起文化产业新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思想认识刻不容缓。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当然,文化行业中有一部分属于公益性文化或准公益性文化,这部分文化必须依靠国家支持和投入。但文化行业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经营性文化。这种经营性文化应该实行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它们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国外许多家企业如:索尼、迪斯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等公司都把文化、媒体作为主要经营业务。这些公司控制了全球一些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出版集团等。因此,有经济学家主张把文化产业列为第四产业,并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占据极大优势的主导产业。
2、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势力和竞争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制定积极的、既与世贸组织原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加大文化产业管理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毒品”和“文化垃圾”。加快研究制定国际竞争导向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金融机构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基础性和与科技、信息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广开发展文化产业的筹资渠道,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组织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实现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应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放宽市场准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创办和经营文化企业,鼓励个人和社会机构对文化企业进行经济投资。国家可以通过各类法规和政策,对民间创办的文化企业进行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规范与调控。健全文化产业的组织,转变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培育强大的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以利于引进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
4、实施人才工程。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这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已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制胜因素。因此,人力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流动,将随着这种需求的日益迫切而加速。尤其是能适应数字技术环境等多种产业需求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经营管理人才,将成为各类文化产业集团、文化投资集团争夺的热门,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成为国际文化传媒集团的争夺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
5、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既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也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既有浓厚的人伦道德观,也有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既有孔子的学、问、思、辨、行结合的教育思想,也有近代形成的科学民主精神,等等。毋庸置疑,中华文化中也有守旧落后的一面,诸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重人治轻法治以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等。但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对人进行教育、引导、陶冶和塑造,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唯独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真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文化产品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这是无法阻挡的潮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在学习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迎来一个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网友(2):

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为我国在21世纪初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产业是反映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种文化生存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一切原创性精神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且也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美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版权占GDP的3.7%。据统计,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艺术品经营业在英国的产业规模,与汽车工业并驾齐驱,英国旅游业收入的27%来自艺术,在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的产值一般都超过了一些传统行业,如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这表明,文化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的优质产业。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是5500亿元。对此,跨国公司对中国文化市场志在必得,而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对文化的产业属性了解不多,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在竞争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占领国内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经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产业缘何在我国蓬勃发展
1、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从总体上告别了温饱,进入了小康。其中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20世纪90年代末降至40%以下,开始走进了富裕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人们的闲暇时间将比过去大大增加,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人们退休后的时间也在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将大大增加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需求。
2、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方面,新技术的创新是遵循“摩尔法则”,每隔18个月微处理机的能力就翻一番,而其价格却不变。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20世纪以来,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文化艺术品可以批量生产,这使得文化有可能成为产业。现代科技在文化艺术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也对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表明,艺术借助科技的发展才能高飞。现代科技文化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出版为例,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的分析“在所有发达国家里,图书的出版与销售,至少与新的电子业增长得一样快。全球顶尖出版公司的增长,或许比不上顶尖电子公司如英特尔、微软或德国的思爱普。但是以整个产业而言,出版比电子资讯增长得更快,而且可能获利更丰。”科技发展表明,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
3、经济全球化拉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最突出的全球趋势。全球化是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既包括经济的全球化,也包括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在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世界性生产、市场的形成,随着物品、人群和信息的世界性流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也随着扩散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譬如,当“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时,也带来了美国人的快餐文化和饮食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随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直接地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民族性在削弱,世界性在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增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全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我们要把中国丰富的、独特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包装,使之转化为全世界亿万人都能享受的文化商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以防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文化代表的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文化单一化的局面,这是一种现实的危险。发展文化产业乃是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4、体制改革启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刻而广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转变势必要扩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放开文化市场,减少国家的财政补贴,改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条件,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国家的税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国家已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比之泱泱大国的需要,比起发达国家的水平,比之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今后乃至很长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有一些不利因素。
1、观念滞后。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一部分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多,讲文化的产业性少,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特有的社会经济效应,往往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混为一谈,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对加大改革力度,迎接入世后的挑战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识上的混乱会导致运作上的阻力,这也是目前文化产业化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2、规模弱小,质量偏低。我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机构性、功能性缺陷突出,产业各领域关联度低,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文化企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允许一些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媒体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说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可能出人意料地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资本的强大压力之下,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当稳步地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在国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规模。
3、缺乏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文化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教育的经营者。目前,在一部分文化工作者中缺乏企业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巧,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而缺乏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中最突出的问题。
4、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准入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如何熟悉运用世贸规则去规范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引导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投向;如何管理外国文化产品和文化经营活动等,对各级政府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如果管理和引导得好,对广大文化消费者,对从事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资者,对国家经济建设,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否则,会带来文化市场的混乱。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厚,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累积了难以估计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从而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
2、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其消费市场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社会成员人均占有财富逐步增多,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需求。
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牢牢树立起文化产业新观念。树立起文化产业新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思想认识刻不容缓。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当然,文化行业中有一部分属于公益性文化或准公益性文化,这部分文化必须依靠国家支持和投入。但文化行业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经营性文化。这种经营性文化应该实行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它们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国外许多家企业如:索尼、迪斯尼、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等公司都把文化、媒体作为主要经营业务。这些公司控制了全球一些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出版集团等。因此,有经济学家主张把文化产业列为第四产业,并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占据极大优势的主导产业。
2、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势力和竞争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制定积极的、既与世贸组织原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加大文化产业管理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毒品”和“文化垃圾”。加快研究制定国际竞争导向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金融机构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基础性和与科技、信息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广开发展文化产业的筹资渠道,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组织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实现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应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放宽市场准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创办和经营文化企业,鼓励个人和社会机构对文化企业进行经济投资。国家可以通过各类法规和政策,对民间创办的文化企业进行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规范与调控。健全文化产业的组织,转变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培育强大的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以利于引进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
4、实施人才工程。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这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已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制胜因素。因此,人力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流动,将随着这种需求的日益迫切而加速。尤其是能适应数字技术环境等多种产业需求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经营管理人才,将成为各类文化产业集团、文化投资集团争夺的热门,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成为国际文化传媒集团的争夺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
5、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既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也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既有浓厚的人伦道德观,也有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既有孔子的学、问、思、辨、行结合的教育思想,也有近代形成的科学民主精神,等等。毋庸置疑,中华文化中也有守旧落后的一面,诸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重人治轻法治以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等。但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对人进行教育、引导、陶冶和塑造,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唯独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真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文化产品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这是无法阻挡的潮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在学习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迎来一个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网友(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逐渐成熟,21世纪文化的发展也会加快相互交流交融。一方面,一些本土文化可能越来越会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文化相互之间碰撞交融,文化未来很有可能会继续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