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政治课活起来求解答

2024年12月03日 08:38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浅谈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化2004年新学年伊始,当我们从面临高考的高三政治课堂下到考试压轻的高一政治课堂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学生不再追前跟后地问问题,课堂上不打开书的有,交头接耳的有,瞌睡的有,甚至有同学公然在日记中称政治课为“休息课”、“瞌睡课”。凡此种种,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学生真是实际,真是直白,政治课真是悲哀,政治课老师真是无赖……
上述种种现象,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在初中政治中考只是进行合格性的开卷考试,政治课几乎成了人人都能带的调节工作量的“搭头课”等等。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没有最优化,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才是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呈现方式简单——无趣;理论脱离实际——无用。进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没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懂的,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地讲;学生已会的,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甚至拖堂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等等,还美其名曰“时间加汗水等于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上述“少、慢、差、费”的教学,学生又怎能不乏味。
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也应具备“经济”头脑,要有时间和效益观念,不能打时间和学生精力的“消耗战”,这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是一个活生生、有头有脑、有个性差异的人。这要求教师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教师,又特别是政治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增强师生的相互理解,拉近情感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进一步证明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率提高的信增器。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兴趣能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趣”与“活”是相互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我们尝试着这样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搞活课堂。(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导语如同进军的号召,如同乐曲的前奏。好的导语是引趣搞活的“第一板斧”;好的导语,会起到先声夺人,引发兴趣,调动注意力的功效。如:讲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时,我事先让三个学生表演一段小品《贪婪人与拾金不昧的人》,其中一个学生演乘座公汽的旅客,而恰了掉了钱包,这时有两个人发现了钱包,其中一个贪婪者挪动自己的位置试图去拾它,而另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则大声叫起来:同志,你的钱包掉了,快!钱包掉了……(2)于“无疑处“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的火花。
“学贵于思,思起于疑”。政治课要想拨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应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之后,于学生“无疑处”设疑,使其思维产生矛盾,从而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商品”的概念时,先设疑如下:“既然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接着提问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既然商品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商品,那么农民自产自用的蔬菜也是商品?”这样双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最后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商品是劳动产品,但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之后,又进一步地提出“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也有价格,是否是商品?”“回收的废品是否也是商品?”等等。这样又进一步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下面又是一番激烈的讨论。(3)寓教于乐,创造乐学情境。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实物演示、漫画、图片资料、歌曲及其它电教手段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直观情境,变呆板为生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如在讲政治常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内容时,先给学生放一段音乐《党啊,亲爱的妈妈》,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下受到感染;接着引入课题,讲述原理,最后师生再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共唱这首歌曲。从而让学生在歌曲声中感悟、认同并强化这一观点。又如在讲“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总理”时,可先展示漫画《哭婆婆·笑婆婆》,通过漫画,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下,认识到看待、处理问题需全面,不能孤立地停止于一个方面,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三)抓住社会热点、焦点,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剖析——优化课堂教学的灵魂
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让看似“无用”的“死”知识,成为学生认识、处理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强化了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知识的“有用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敢于苦学、善于巧学。
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中,每一节课上我们都安排学生进行“经济现象及热点问题的综述”,同时,在课堂上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国有企业大量改制是否会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中央银行先后几次下调利率,是不是人民币不值钱了?”“产值高,利润高,经济效益就一定高?”“你如何、看待中央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问题?”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以下社会热点问题:“一个投资近二亿多元的县办水泥厂,以二千万元的价格转买给私人,国家是否合算?算不算国有资产的大流失?”“荆宜高速公路的修建,将给当阳带来什么?”……老师在讲解中,在指导探讨的过程中,渗透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及方法,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用”中强化了知识,在“用”中活化了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四)抓好课堂训练,强化信息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初中,不少学校的政治作被减“负”减去;甚至有些学校在计算工作量时,政治也没有作业这一项。
训练,不是要搞“题海战术”,也绝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学习内容,抓住训练目标,选择训练方式;同时,要注意尽量地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题型的训练。既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能让教师从中看到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状况,又能感受到学生思想觉悟方面的变化。题型训练,应在“精”、“准”、“热”字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中练,在练中“活”;才能让学生心动、手动、脑动。
改变不容乐观的中学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让政治课堂充满吸引力,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是我们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前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我完善,使政治课堂教学逐步进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