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物上瘾症状的人应该用什么心理学理论分析

2024年11月22日 09:31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成瘾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对于生活中的请客威胁缺乏警惕,如对药瘾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当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冷静处理看,摆脱困境;追寻人格发育史,发现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的愤怒、仇恨、自暴自弃, 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
上瘾的定义:对上瘾事物很迷恋,迫切想得到或进行,以致干扰到其他正常活动顺利进行,且对其他新事物失去兴趣。

游戏并非进行过度才上瘾,正相反,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对神秘事物的渴望,比如画面等。

据我个人经历,小时候大人越是禁止我们玩游戏,想玩的心情就越强烈,而当大学时,有了个人电脑,想玩什么都行的时候,反而觉得游戏没趣,浅尝则止,因为游戏其实很简单,比如打怪升级。

而真正导致很多青少年长时间地投入游戏事业中的诱因,却是社会心理,比如归属感(SNS)、成就感(玩游戏比现实生活简单多了)等。

推理之后,个人觉得之所以会对特定事物上瘾,是因为特定事物对上瘾者有其特殊的意义,有点似弗洛伊德的“移情”概念,不是非得上瘾,醉翁之意不在酒 。

当然,许多人上瘾后缺乏理性思考,基本上本能驱动,很难与之交流,就跟吃了春药一样难以自拔,这类上瘾的生理状态 跟 嗑药 无异,什么大脑XX部位产生 类XX激素,激发或抑制X X 刺激的阈限提高或降低。
大脑对某种刺激会有两个阶段的反应。阶段A:原始反应,如兴奋。阶段B:后续反应,兴奋平息后的倦怠感。而在反复受到刺激后,阶段A保持不变,但是阶段B会提前开始,而且时间延长,强度也增强。你可以把阶段A和阶段B的反应看做两条正负曲线,而它们的叠加就是整体反应。所以在A.B的共同作用下,反复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感会迅速减退,而之后的负面感受会更持久更强烈。很多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跟黄赌毒一样,都会对大脑产生刺激,激发一系列如上所述的反应,这些“瘾”本质上确有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