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如何做到公平,教师怎样做到公平公正

2024年11月15日 01:13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教师不仅要教风严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要学会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关于“公开”: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上的公开性,主要指教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具体要求、实施过程和结果都要向学生公开。公开的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教学管理规定要公开:

多数任课教师并没有担任行政或教学管理工作,也不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但是他仍然有“管理育人”的责任。

教学材料要公开:课程教学大纲、教师的教案、讲稿、教学参考材料(例如思考题、习题解答等)都应当公开,供学生参考使用。此外,教师的论文、研究成果、教学心得或学习心得对于学生也有参考意义,也完全可以公开。考试内容当然不能公开,但是考试方式、考试要求可以也应当公开。

教师承诺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公开:

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进行教学,还不能算是教师的“承诺”,因为那是教师本来就应当作的事情。我说的承诺,是教师对于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向学生做出保证。

公开管理效果好:

以对学生出勤的管理为例。我关注课堂出勤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不过问出勤说明我不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对于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二是如果学生私自离校,一旦出现意外而任课教师完全不知道,尽管没有直接责任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网友(2):

教师不仅要教风严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要学会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一、关于“公开”
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上的公开性,主要指教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具体要求、实施过程和结果都要向学生公开。公开的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1、教学管理规定要公开
多数任课教师并没有担任行政或教学管理工作,也不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但是他仍然有“管理育人”的责任。仅从操作层面上讲,任课教师肯定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至少他会关心学生评教的等级和考试成绩),其中还包括关注学生上课出勤和听课纪律情况,这属于学生管理;评定学生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决定他们能否升级直至能否毕业,这属于学籍管理;考试监考则属于考试管理。
要做到管理育人,除了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保证这些规章制度得以落实外,作为负责讲授一门课程的教师,还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自己将如何落实这些规定。与此同时还要讲清楚自己对这些规定的理解。
不必担心因为严格管理而降低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等级。如果教师能公开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公开地执行规定,不仅那些努力学习的学生能接受,就连那些经常因违规而受到批评教育的学生也不能不服气。例如我退休后先后担任过两届学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两次考试都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不及格,但是没有一名学生自己或托人来说情,没有人在校园贴吧上指责我,学生评教的等级也没有降低。原因很简单,用学生的话说,“老师能进行正面教育,我们能接受”,“老师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
2、教学材料要公开
课程教学大纲、教师的教案、讲稿、教学参考材料(例如思考题、习题解答等)都应当公开,供学生参考使用。此外,教师的论文、研究成果、教学心得或学习心得对于学生也有参考意义,也完全可以公开。目前教师备课时都列出了教学参考资料,但是这些“教参”不能只供教师自己参考而学生却见不到;课堂上课件播放速度快,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们印成单行材料、或者将材料电子版拷贝给学生、或者放到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中,供学生参阅。我曾编写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的思考题,以及专科接本科教育入学数学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的辅导材料,或者放在校园网上,或者让学生拷贝,辅助学习效果颇佳。
考试内容当然不能公开,但是考试方式、考试要求可以也应当公开。
3、教师承诺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公开
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进行教学,还不能算是教师的“承诺”,因为那是教师本来就应当作的事情。我说的承诺,是教师对于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向学生做出保证。
教师将自己如何管理学生出勤和听课纪律;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如何收作业和如何批改、评分;考试的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哪些(定性)更高的标准等正面告知学生,这就是承诺;既然是承诺,就要说到做到,否则就是失信于学生——尽管这不大可能受到处分。
例如教师准备所教课程实行开卷考试,不能由于担心学生知道了就不好好念书而到了期末才宣布。这至少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够自信,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也缺乏信心。
4、公开管理效果好
以对学生出勤的管理为例。我关注课堂出勤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不过问出勤说明我不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对于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二是如果学生私自离校,一旦出现意外而任课教师完全不知道,尽管没有直接责任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些话,学生能理解接受。至于如何考勤也很简单:学生按学生手册规定的手续向有准假权限的人请假,然后由本人或班长告知我,并记入课堂出勤表;上大课人多,由班长考勤,我负责数人数;每周至少亲自点名一次。这样做的结果是:在退休后返聘讲课的5年中,多是80余人的大课,出勤率始终在95%以上;经常不按时出勤的就是几名迷恋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的学生,对于他们,我是在通知本人的同时按旷课记出勤,经3次教育无效后,将出勤情况通报所在系,而且公开向全班宣布按照校规校纪、在我的权限内的处理意见。
总之,管理规定公开了,管理就有了依据;管理过程公开了,便于大家监督。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例如违纪处理、考试成绩等方面,更要公开。
管理不公开,就谈不到公平和公正。
二、关于“公正”
我理解“公正”的意思是按规矩、按标准做事,而不是仅凭主观意志做事。
足球比赛的裁判员出现误判,不一定是他有意偏袒一方,但是至少这个判罚不公正。
教师对平时作业没有评定标准、不认真编制试题和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阅卷时不能严格执行评分标准,这些都属于不公正;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或答辩教师写评语时评价过高或过低,给分与评语不对应,也是不公正;只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是更大的不公正。
对于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遵循公正性原则,讲一讲个人理解。
1、管理规定需要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
以考试阅卷为例。平时成绩没有评定标准,考试命题无计划,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不规范,就会造成成绩认定的随意性。主观性试题的评阅中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考试纪律规定不规范,就容易出现试题泄漏;考场纪律规定不严密,缺少可操作性,就容易出现教师执行标准不一致,有的还会因执行时态度过激而激化矛盾。
学校的许多规定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具体到一个专业就需要有自己的实施细则。否则很难做到执行公正,就会因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仅凭个人理解去执行,出现“人治”代替“法治”的现象。
2、规定的执行者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经验
许多时候,造成不公正的原因并非教师不负责任,而是因为未能深刻理解规定的内涵,或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一些青年教师阅卷质量、论文评阅质量往往不如有经验的教师,给分往往偏高;监考时遇到特殊情况不知如何处理,要么从轻发落,要么处理过重,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3、不以个人价值取向作为判断和评价的主要标准
“公正”和“客观”两个词往往一起出现。教师要养成按规矩做事的习惯,有些时候仅凭个人的价值观判断和评价人和事,很可能失之偏颇。例如学生没有向任课教师请假而缺勤,能不能算旷课?一道试题没有中间过程,只写出了答数,而且答数正确,该不该给分?学生考试证件未带全,能不能进入考场?学生因平时成绩过低造成总成绩不及格,能不能改动平时成绩?这些都要按规矩办。如果教师想自己处理此事,你得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权力?如果认为原规定不合理,会不会提出修改建议?在修改建议未被批准之前,你是否知道这一次只能按原规定执行?如果必须打破这个规矩,该由谁来打破?
三、关于“公平”
在教学上,我理解“公平”的意思是对人对事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和对待,不因人而异。
目前任课教师对于所教学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学习效果方面,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最多加上平时出勤情况。至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影响,则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考核手段和评价标准,做得还很不够。何况即使是上述几个指标也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因为我们往往做的是综合性的评价——例如通过考试及格率、平均分、标准差进行最少是一个班级的试卷分析,而不是一个个学生的分析。正是由于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会出现对学生评价方面的不公平现象。此外,试题质量、特别是试题在学习能力层次水平的考核方面的目标把握得不准确,也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其中包括公平性。
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偏低,也造成了个性化指导的不足,于是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千篇一律”就不奇怪了。
当然,管理者们还是在为提高评价的公平性而不断努力着。例如学生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可以避免单纯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考试实行密封阅卷,可以防止因阅卷中的不公平而造成考试的信度降低;实行流水式阅卷,提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规范性,毕业论文由多名教师评阅、多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等等,不仅有利于操作的公正性,也有利于实现工作过程中因为教师身体状况、心情好坏、风格偏好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前后执行标准不一致。
但是,要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评价的公平,还需要较大的努力。即以学校的中层干部竞聘为例,大家在评分时“人情”因素是不是还有较大的影响?那就是不公平。
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