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如何学习语文?

2024年11月19日 13:16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虽然高考是应试教育,但高考语文却的确考查了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而且学习语文也并非只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所帮助.语文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它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社会人文学科,要学好语文确实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x0d对于现在的青少年而言,除了将来到大学中文系专业学习语言的人外,大多数人的语文水平实际上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学到的东西,也就是说,高中读完,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学习语文了.但是,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运用语言,要用到语文,所以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忽视,尤其是高中阶段,理解能力逐步增强,应该在这一阶段好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x0d高中的语文学习应该分成两个阶段,高一高二是真正的能力培养阶段,而高三则重在应试训练的阶段.此处重点谈谈高一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问题.\x0d我认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x0d一、广泛阅读\x0d大量的积累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里的阅读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要重视课本的阅读,它是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蓝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揣摩,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材料.在课本学习中,主要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积累:\x0d1、课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知识的积累.我们很多同学都不重视语文课本,觉得那里面的文章都很老套死板,读起来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实用性,从而产生轻视课文的思想.确实,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文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又确实反映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很多方面,它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却不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因为它选文的思想代表了社会的正统的主流的思想.即使我们可以补充一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文章,但这些文章也不能替代现在课本的内容.这可以使高中生弥补思想认识的不足,使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现在的青少年普遍倾向于幼稚化,整个社会都在装“嫩”,如果学生不能在高中阶段更多地接触成人思想,则高中生毕业之后普遍表现出幼稚化的倾向.这种现象不仅高中生如此,连大学生也是如此,这是培养人才要警惕的事情.学生作文现在普遍存在的低龄化特点,高中生写出来的作文依然是小学生的口气,这是普遍存在的.\x0d2、从课本中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语文不能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具体的语言素材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学课文选文在思想文化虽然有些缺陷,但在语言方面却是十分精美的,至少绝大多数选文是精美的.熟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语言运用的技巧,或者给学生提供不少的模仿的样本.\x0d3、从课文中学习作的方法和技巧.由于课文选择都是比较规范的、品位很高的文章,其作者的写作技巧运用都相当熟练和精当,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讲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学到很写作方法.\x0d由于课内的阅读内容有限,高中生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以扩充自己的积累,这样可以使自己思想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x0d课外阅读并非要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对于高中生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的阅读,因此课外阅读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稍不注意,就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上误入歧途,而影响学习.\x0d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认真读好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人教版),其实是读一些散文杂文类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最好读一些名家名作,而不是那些投中小学生之所好的文章,那是很肤浅的作品,结果只能使学生越读越幼稚.至于那些关于作文的书籍,更是不能多读,那只会把学生教坏,进而根本不会写作文.\x0d课外阅读不能读长篇大作,学生没那么多时间,而且小说类的作品是属于消遣性的,读上了瘾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而且老师和家长根本不能探制学生阅读的种类,他喜欢的,基本无益,甚至有害,读起来就怕收不住.\x0d阅读的目的是积累和丰富思想,那么阅读的方法就很讲究,如果我们只是读过,那对学生没有多大的作用,虽然人们都说“开卷有益”,这个有益的前提,是学生开卷之后,有所思.读书要多思考,而促进思考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写读书笔记或者写点随笔.要养成翻书即拿笔的习惯,将自己读书想到的记录下来,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读书.\x0d二、学一点语法.现在的中学语文已经淡化了语法,但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的表现.高中生必须要学点语法,才能真正形成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高三的时候真正形成解题能力.\x0d语法反映了语言运用的规律(这个问题在别的网志中已有论述),学好了语法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现象.比如学习文言文,没有语法知识对于文言知识学习将会形成很大的障碍,因为文言知识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基本上都是相对现代汉语语法而言的,没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就根本搞不懂文言知识.\x0d语法学习还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是所谓语言环境的重要标志,学好语法对于准确理解作者表达意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可见我的文章《阅读理解的技术研究》和《语言的逻辑事理关系在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中的应用》.\x0d但是学语法不能学死的知识,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语言的应用来学,这样才能行之有效.\x0d三、在高一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好处.高一阶段的作文训练不要急于进入文体的训练.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作文语言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在高一的时候,不要急于让学生写出非常精美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把作文尽可能的拉长,有话可说.要做到有话可说,阅读是重要的途径,其实的途径就是学生要做到会联想和想象.\x0d在高二的阶段,作文的思维训练就可以着手训练一些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从有话说转而到把话说得准确简明,逻辑性强,有说服力.\x0d四、高中语文的能力要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一切能力的基础.现在很流行的语文教学观念是拿“能力”来说事,又是欣赏又是鉴赏,动辄文学艺术,这实际上是在建立一座空中楼阁,是没有基础的.试想如果连别人说的话都不懂,连别人写的文章都读不懂,何以去鉴赏?不排除有的学生有语言文学天赋,但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的.应该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过了这一关,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x0d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成效.我这里谈的也没什么系统,因为语文这个系统太复杂,我理了二十多年也没有理清.要想全方位讲清楚,大概写个百把万字也说不清.所以我常对学生说,别问我“语文怎么学”这个问题,因为要讲个大致清楚,至少得听我讲三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思路,希望能对高中生有点用处.

网友(2):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

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

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网友(3):

读语文和读政治历史是分不开的,其实除了基本的语文常识,可以多读点好书,多关心时事。这样可以帮助你拓宽思路,增长见闻。语文好不等于考得好,如果想考试考得好,那么就要就要掌握解题思路。这是长期训练总结的出来的。

网友(4):

多看一些名著,一些读者之类的书并记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这样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多读多做文言文,注意实词、虚词、同假字,古今异义,多读多做阅读理解,多看外国小说欣赏,这些在高考中很重要,同时都注意拼音、错别字、成语、图文转换等题目。

网友(5):

O(∩_∩)O~
想考好高考就去买本53来做呀
或者去弄几本高考复习的书来看
平时听老师讲课,不是记笔记而是去想老师是怎样分析的
我现在高二
语文一般在133左右
对了,写作文按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