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府(きょうとふ京都府kyoutofu )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都道府县之一,从公元794年建都开始到1868年迁都东京的一千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京都是日本第七大城市,拥有140万人口。
京都被日本人称之为"心灵的故乡",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几个世纪以来,京都曾多次毁于战火,由于其珍贵的历史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京都没有被作为空袭的目标。无数的寺庙、神社以及其他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京都府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日本列岛中部,为近畿地区的中心地带。其地形狭长,北濒日本海,与福井县相邻;南部为京都盆地,与大阪府和奈良县接壤;东边与三重县和滋贺县相接;西边与兵库县接壤。气候南北差别比较明显。以位于中央地带的丹波山地为界,把南北细长的京都府的气候分为日本海型和内陆型。南部为大陆性气候,包括京都市、龟冈市、南丹波、丹波、山城中部与山城南部。北部为日本海边的海洋性气候,包括舞鹤市、绫部市、福知山市与丹后。
2渊源
沿革
京都府所在的地区,从石器时代起就有古人居住,已陆续发现多处史前及古代的遗址和遗物。
京都于794年定为日本的首都,模仿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和洛阳营建而成,起初分为左右两区,这是我国古代对日本城市建设和命名产生的重大影响。京都2012年也是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友好城市。京都为“平安京=和平与安定之都”。虽历经变迁,京都作为日本的首都而保存下来。平安京修建了众多庄严的宫殿和服侍官廷贵族用的公馆。从9世纪到12世纪中期,达到了权力与荣耀的顶峰。那时,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纯粹体现日本式美的众多文学和艺术作品。
由于地方武士阶级的兴起,宫廷政治走向衰落。京都北部的丹后地区,土地归当地武士。
1338年至1573年(室町时代)修建了金阁(1398年)和银阁(1489年)两个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从这些建筑物中看到的优雅而又高尚的形象,与当时社会特征的混沌、战乱成为鲜明对比。在1467年至1477年的“应仁之乱”中,京都被烧做一片白地。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重建京都。重建京都时,丰臣秀吉规定住户按门口的宽窄纳税。所以,京都看到的旧院子多半是口小肚子大。
约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中世纪)的战乱从1603年德川幕府的成立而结束。在以后的两个半世纪中,日本对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开放的锁国政策,社会一直很稳定,京都仍然作为首都保持着繁荣。1868年大政奉还以后,首都迁往江户改名为东京。
历史年表
713年,自丹波国分置丹后国;
寺院所有。
740年,圣武天皇迁都恭仁京;
784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
794年,迁都平安京;
866年,应天门之变;
京都夜景
1156年,保元之乱;
1183年,源义仲入京,平家逃亡;
1221年,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罗探题;
1337年,建武中兴;
1338年,室町幕府建立;
1392年,南北朝合一;
1467年,应仁之乱;
1568年,织田信长入京;
1582年,本能寺之变;
京都火车站外观
1586年,丰臣秀吉建造聚乐第;
1601年,设置京都所司代;
1863年,新选组组成;
1864年,禁门之变(蛤御门之变);
1867年,王政复古、废止京都町奉行所;
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京都府成立;
1869年,明治天皇、江户行幸,东京奠都;
1889年,京都市成立,府知事兼任市长,于舞鹤设置海军第4镇守府(舞鹤镇守府);
1892年,于绫部创立大本教;
1897年,设置京都帝室博物馆、京都帝国大学;
京都府行政区划图
1898年,京都府与京都市成为分离的两组织;
1907年,于深草设置第16师团(自第4师团分出);
1932年,巨椋池干拓事业开始;
1944年,第16师团、莱特岛战役全军覆灭;
1945年,美国第6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入洛;
1950年,蜷川虎三当选京都府知事、革新府政;
1957年,陆上自卫队大久保基地设置;
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开业;
1994年,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1997年,京田边市成立;
2004年,京丹后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