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打什么药?

2024年11月18日 17:28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病害

1、葡萄白腐病。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随时剪除发病部位,清除病源;改余重点加强喷药保护,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共喷3-5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

2、葡萄黑痘病(疮痂病)。要以预防为主,在发芽前喷铲除剂,0.5%五氯酚钠混合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生长季喷药保护,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药1次。药剂可选用1:0.5:2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

3、葡萄炭疽病判燃。葡萄浆果开始着色时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前半个月停止喷药。药剂首选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或用代森锌500倍液。

4、霜霉病。晚秋收集病叶病果烧毁或深埋。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3次。首选1:0.7:200波尔多液,次选65%福美锌500倍液。

害虫

1、氰菊酯5000-7000倍消灭成虫。

2、葡萄短须螨。发芽前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加硫酸铜200倍,生长季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葡萄霜霉病病原:真菌。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Berk.etCurl.)Berl.etToni.,属鞭毛菌。

发生特核冲滚点:病原菌一般形成厚壁的卵孢子,在病残落叶中或遗落在土中越冬。来年,当温度达到11℃,遇雨,即可在水滴中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随水飞溅传播,经气孔侵染叶。降雨是促进发病的主要因子。病菌发育和形成孢子及孢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较低。

冷凉、多雨、多雾露、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葡萄霜霉病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发病时期有相当差异。在北京地区,常年从6月上中旬开始侵染,在葡萄生长期发生多次侵染,田间病害蔓延迅速,3—4周内即可使大部叶片发病。降雨早、降雨频繁、雨量大的年份和草荒重、枝叶过密、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1、开花前结合防治黑痘病喷施波尔多液等杀菌剂保护前期叶子。

2、从田间零星出现病斑时,在北京地区从6月10—15日,开始喷施对霜霉病有特效的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月10—15日再喷施1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为延缓出现抗药性问题,以上药剂要隔年轮换使用。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1∶0.5∶240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葡萄炭疽病

病原:真菌。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属子囊菌。

分布:华北地区有些年份发生较重。中部和南方葡萄产区普遍发生。

发生特点:炭疽病菌侵染果实有潜伏侵染现象,侵入后在幼果期不发病,到果实着色时才陆续出现症状。病菌主要在1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和叶痕、节部越冬,存留在架面的枯枝、病果也是残留越冬病菌的场所,到来年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幼果期侵染果穗和枝梢。

病菌发育和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高温多雨地区、高温年份发病较重。低温窝风、修剪不及时、草荒、排水不良的果园受害严重。晚熟品种一般发病较多,巨峰、龙眼、黑奥林等均感病。

防治措施:

1、休眠期清园,清除病枯枝和病果穗。

2、历年发病严重的葡萄园,发芽前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铲除枝上潜伏越冬病菌。

3、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喷药预防侵染,每间隔15天喷施1次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5∶240式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4、及时绑蔓、打副梢和锄草,增进通风透光,降低园中湿度。葡萄黑痘病病原:真菌。痂囊腔菌Elsinoeampelina(deBary)Shear,属子囊菌。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ampelinumdeBary,属半知菌。

分布:除新疆、宁夏等干旱地区外,全国葡萄产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

寄主:葡萄。欧亚种葡萄一般感病,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抗病。

识别特征:黑痘病侵害葡萄地上部所有绿色部分,主要危害嫩叶、新梢和幼果。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四周暗褐或暗紫色,后期常穿孔;

叶脉发生长圆形凹陷斑,叶片长大后扭曲变形。新梢被害,病斑长圆形,暗褐色,后期呈灰黑色,边缘紫褐色,中间凹陷开裂,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上段枯死。幼果受害发生深褐色斑点,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四周深褐或紫褐色。

病变局限于表层,后期病斑木栓化,龟裂。病果粒不能长大,味酸,不堪食用。果粒着色很少再发生黑痘病。叶柄、卷须也常发病,形成长圆形紫褐色凹陷斑。病部形成垫状分生孢子盘,产生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细胞孢子,空气潮湿时隐约可见黏性乳白色小点,即病菌产生的孢子团。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枝蔓、叶痕和病叶中越冬,来年葡萄萌芽展叶时遇春雨潮湿条件即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嫩叶和嫩梢。春季葡萄生长迅速,不断发出幼嫩梢,病菌陆续发生侵染。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达发病高峰。

7月,枝叶生长趋缓,果实长大着色,病势减弱。多雨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打副梢不及时,枝叶茂盛,园中潮湿,则发病较重。龙眼、玫瑰香等感病,巨峰、先锋等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

1、秋后清园,春季出土上架前剥老皮;上架后发芽前喷施0.3%五氯酚钠和波美3度石硫合剂混合液,铲除越冬病菌。先将五氯酚钠溶化在水中,再慢慢加入石硫合剂原液,搅拌均匀,不可将混合顺序颠倒。

2生长期喷药。在新梢长至15cm左右、开花前、落花70%和落花半月后,喷施1∶0.5∶240式波尔多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regalisButler

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翅展32—36mm,全体黑褐色。头部、颈部、后胸两侧、下唇须第3节与腹部各环节橙黄色,前翅前缘、外缘及翅脉黑色,后翅半透明。雄蛾腹末端左右有长毛丛一束。卵扁平椭圆形,长径约1.1mm。

紫褐或红褐色。幼虫共5龄,老熟体长约3.8mm左右,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老熟时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字形纹,前方色淡。蛹体长约18mm左右,红褐色,腹背第2—6节具刺2行,第7—8节背面具刺一行,末节腹面具刺一行。

/iknow-pic.cdn.bcebos.com/7e3e6709c93d70cf83e56574f5dcd100baa12ba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e3e6709c93d70cf83e56574f5dcd100baa12ba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e3e6709c93d70cf83e56574f5dcd100baa12ba8"/>

扩展资料:

葡萄(学名:Vitis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卵圆形,显著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突出;叶柄长4-9厘米,几无毛;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几无毛或疏生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

雄蕊5,花丝丝状,长0.6-1毫米,花药黄色,卵圆形,长0.4-0.8毫米,在雌花内显著短而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浅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扩大。

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短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4处。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温度

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最低地温约为10℃-13℃,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如日夜温差大,着色及糖度较好。葡萄春季萌芽后。如温度上升快,则易造成枝条徒长,表现为节闻长不充实,花期易受精不良,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机质,尽量减少氮肥。 

水分

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要避免伤根免影响品质。葡萄忌雨水及露水,雨多年份易造成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制,过多吸收水量易引起枝条徒长及湿度过高,极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

因此在开花期尽量将枝条保持在40-70厘米最理想;容易裂果地区结果期灌水量也应加以控制。缺水及易干旱地区要适当垫盖稻草,用以保持土壤湿度,同时也可控制草的生长。

光照

葡萄在正常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但光照太强时特别是葡萄进人硬核期较易发生日灼病,这时可采取套袋或植株留叶时尽量留住能遮住葡萄果实的叶。而日照不足时,易造成开花期花冠脱落不良,受精率低;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不良,单性果多;生长期植株徒长,节间长。不结果或结单性果;果实膨大期病害及品质不良;成熟期着色不好,糖度下降。

土壤

葡萄虽然在各种土壤(经过改良)均能栽培,但以壤土及细砂质壤土为最好,砂质土虽透气性能好.但保肥保水能力较差。壤土介于砂质土与粘质土之间。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多数较为肥沃,在葡萄生长旺盛时,较易流花和单性结果,在高温光照条件好时,结实好、产量高。

低温日照少时,结果不太好,产量低;平时注意排水,避免探耕,冬季轻度修剪、夏季可多修剪,并喷施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过磷酸钙等。粘质土透气性较差,但保肥保水较好、养分分解及吸收较慢,初期较少徒长现象、流花及单性果现象较少,但发育后期容易徒长.果穗果粒虽大,但糖度及肉质往往不太好,应多施高碳有机质或加少量砂加以改良,酸性土壤最好使用适量石灰中和。

营养

葡萄与大多数作物类似,其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大约有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钻,基中碳和氧是光合作用时得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则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其余各元素除了氮外,多数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它们的比例关系为:作物新鲜组织的94%-99.5%是由空气和水的碳氢氧组合而成,而只有约0.5%-6%是来自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化学肥料主要提供氮、磷、钾三要素,有些化肥也含有大量钙、镁、硫,使用化肥效果虽然明显,但使用过量易造成肥害,尤其钾肥用量应小心。

而有机肥料营养元素含量较低,可大量使用,且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均有改良效果。另外可视土壤情况添加土壤改良剂,一般情况下,强酸性土壤较易缺乏磷、钾、钙、镁、矽、钼、锌、铜、硼等元素;

碱性或石灰质土壤则较易缺乏氮、磷、铁、锰、锌、铜、确等元素。营养补充多数采取基肥、追肥、叶面施肥3种方式,基肥为冬眠或采收后使用。追肥为开花后利用雨后或浇水后撒施化学肥料,pH值6.0以下的土壤可追施白云石粉或石灰。

网友(2):

现在打宴散波尔多液与杀虫剂(桃小灵),过一段时间神祥晌葡萄豆粒大小打上杀菌的,干了以后用报游锋纸做几个葡萄袋子套上。

网友(3):

葡萄是不是打了没枯药?仔岁我也是枯戚洞刚知道,2个地方,买到无激素葡萄

网友(4):

病害
1、葡萄白腐病。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随时剪除发病部位,清除病源;重点加强喷药保护,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共喷3-5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
2、葡萄黑痘病(疮痂病)。要以预防为主,在发芽前喷铲除剂,0.5%五氯酚钠混合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生长季喷药保护,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药1次。药剂可选用1:0.5:2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
3、葡萄炭疽病。葡萄浆果开始着色时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前半个月停止喷药。药剂首选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或用代森锌500倍液。
4、霜霉病。晚秋收集病叶病果烧毁或深埋。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3次。首选1:0.7:200波尔多液,次选65%福美锌500倍液。
害虫
1、氰菊酯5000-7000倍消灭成虫。
2、葡萄短须螨。发芽前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加硫酸铜200倍,生长季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葡萄霜霉病病原:真菌。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l.)Berl.et Toni.,属鞭毛菌。
发生特点:病原菌一般形成厚壁的卵孢子,在病残落叶中或遗落在土中越冬。来年,当陆闷温度达到11℃,遇雨,即可在水滴中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随水飞溅传播,经气孔侵染叶。降雨是促进发病的主要因子。病菌发育和形成孢子及孢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较低。
冷凉、多雨、多雾露、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葡萄霜霉病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发病时期有相当差早闷弯异。在北京地区,常年从6月上中旬开始侵染,在葡萄生长期发生多次侵染,田间病害蔓延迅速,3—4周内即可使大部叶片发病。降雨早、降雨频繁、雨量罩贺大的年份和草荒重、枝叶过密、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

网友(5):

1.病害 ①葡萄白腐病。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随时剪除发病部位,清除病源;重点加强喷药保护,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共喷3-5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②葡萄黑痘病(疮痂病)。要以预防为主,在发芽前喷铲除剂,0.5%五氯酚钠混合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生长季喷药保护,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药1次。药剂可选用1:0.5:2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察轮。③葡萄炭疽病。葡萄浆果开始着色时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前半个月停止喷药。药剂首选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或用代森锌500倍液。④霜霉病。晚秋收集病叶病果烧毁或深埋。发病始期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3次。首选1:0.7:200波尔多液,次选65%福美锌500倍液。2.虫害 ①葡萄透翅蛾。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枝蔓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虫期蔓叶用10%氯氰菊酯5000-7000倍消灭成虫。②葡萄短须螨。发芽前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加硫酸铜200倍,生长季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葡萄霜霉病

病原:真菌。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l.)Berl.et Toni.,属鞭毛菌。

分布:华北、华东地区发生普遍。除新疆、宁夏等干旱地区外,全国葡萄产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南方春季多雨地区尤为严重。温室种植更易发生。

寄主:葡萄。欧亚种葡萄一般感病,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抗病。

识别特征:主要危害叶,也危害嫩梢,在南方春季多雨地区还危害花序和幼果。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油渍状黄绿至淡黄色斑块,在叶片背面相对应的部位生出白霜样霉层。斑块逐渐扩大,病组织枯死,形成黄褐色或红褐色枯斑。病斑较多时,病叶变黄脱落。嫩梢偶发病,出现油渍状斑,潮湿时生出白霜样霉,病梢扭曲变形。葡萄发病严重时提早落叶,产量质量降低,花芽不饱满,枝蔓不充实甚至枯死。

发生特点:病原菌一般形成厚壁的卵孢子,在病残落叶中或遗落在土中越冬。来年,当温度达到11℃,遇雨,即可在水滴中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随水飞溅传播,经气孔侵染叶。降雨是促进发病的主要因子。病菌发育和形成孢子及孢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较低。冷凉、多雨、多雾露、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葡萄霜霉病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发病时期有相当差异。在北京地区,常年从6月上中旬开始侵染,在葡萄生长期发生多次侵染,田间病害蔓延迅速,3—4周内即可使大部叶片发病。降雨早、降雨频繁、雨量大的年份和草荒重、枝叶过密、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①开花前结合防治黑痘病喷施波尔多液等杀菌剂保护前期叶子。②从田间零星出现病斑时,在北京地区从6月10—15日,开始喷施对霜霉病有特效的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月10—15日再喷施1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为延缓出现抗药性问题,以上药剂要隔年轮换使用。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1∶0.5∶240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葡萄炭疽病

病原:真菌。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属子囊菌。

分布:华北地区有些年份发生较重。中部和南方葡萄产区普遍发生。

寄主:葡萄及其他多种果树。

识别特征:在北方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穗轴、叶、叶柄和新梢。果实一般在着色后、接近成熟时开始发病,果面出现淡褐至紫色斑点,水渍铅没伏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逐渐扩大,变褐至黑褐色,略凹槐携陷,果肉腐烂,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黏稠点状物,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斑可蔓延到半个到整个果粒,腐烂果粒易脱落。穗轴、叶柄、新梢被害,发生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凹陷,椭圆至不规则短条状,天气潮湿时也出现粉红色黏稠状点状物。穗梗受害严重时影响果穗发育,果粒干缩,叶片受害多在叶缘发生近圆形斑。通常形成盘状无性繁殖结构,产生长椭圆形或圆筒状、无色、单细胞孢子。

发生特点:炭疽病菌侵染果实有潜伏侵染现象,侵入后在幼果期不发病,到果实着色时才陆续出现症状。病菌主要在1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和叶痕、节部越冬,存留在架面的枯枝、病果也是残留越冬病菌的场所,到来年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幼果期侵染果穗和枝梢。病菌发育和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高温多雨地区、高温年份发病较重。低温窝风、修剪不及时、草荒、排水不良的果园受害严重。晚熟品种一般发病较多,巨峰、龙眼、黑奥林等均感病。

防治措施:①休眠期清园,清除病枯枝和病果穗。②历年发病严重的葡萄园,发芽前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铲除枝上潜伏越冬病菌。③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喷药预防侵染,每间隔15天喷施1次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5∶240式波尔多液等杀菌剂。④及时绑蔓、打副梢和锄草,增进通风透光,降低园中湿度。

葡萄黑痘病

病原:真菌。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de Bary)Shear,属子囊菌。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属半知菌。

分布:除新疆、宁夏等干旱地区外,全国葡萄产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

寄主:葡萄。欧亚种葡萄一般感病,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抗病。

识别特征:黑痘病侵害葡萄地上部所有绿色部分,主要危害嫩叶、新梢和幼果。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四周暗褐或暗紫色,后期常穿孔;叶脉发生长圆形凹陷斑,叶片长大后扭曲变形。新梢被害,病斑长圆形,暗褐色,后期呈灰黑色,边缘紫褐色,中间凹陷开裂,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上段枯死。幼果受害发生深褐色斑点,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四周深褐或紫褐色。病变局限于表层,后期病斑木栓化,龟裂。病果粒不能长大,味酸,不堪食用。果粒着色很少再发生黑痘病。叶柄、卷须也常发病,形成长圆形紫褐色凹陷斑。病部形成垫状分生孢子盘,产生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细胞孢子,空气潮湿时隐约可见黏性乳白色小点,即病菌产生的孢子团。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枝蔓、叶痕和病叶中越冬,来年葡萄萌芽展叶时遇春雨潮湿条件即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嫩叶和嫩梢。春季葡萄生长迅速,不断发出幼嫩梢,病菌陆续发生侵染,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达发病高峰。7月,枝叶生长趋缓,果实长大着色,病势减弱。多雨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打副梢不及时,枝叶茂盛,园中潮湿,则发病较重。龙眼、玫瑰香等感病,巨峰、先锋等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①秋后清园,春季出土上架前剥老皮;上架后发芽前喷施0.3%五氯酚钠和波美3度石硫合剂混合液,铲除越冬病菌。先将五氯酚钠溶化在水中,再慢慢加入石硫合剂原液,搅拌均匀,不可将混合顺序颠倒。②生长期喷药。在新梢长至15cm左右、开花前、落花70%和落花半月后,喷施1∶0.5∶240式波尔多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 regalis Butler

分布:辽宁、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吉林、四川、贵州;朝鲜、日本。寄主:葡萄、野葡萄等植物。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8—20mm,翅展32—36mm,全体黑褐色。头部、颈部、后胸两侧、下唇须第3节与腹部各环节橙黄色,前翅前缘、外缘及翅脉黑色,后翅半透明。雄蛾腹末端左右有长毛丛一束。卵扁平椭圆形,长径约1.1mm。紫褐或红褐色。幼虫共5龄,老熟体长约3.8mm左右,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老熟时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字形纹,前方色淡。蛹体长约18mm左右,红褐色,腹背第2—6节具刺2行,第7—8节背面具刺一行,末节腹面具刺一行。

生物学特性:此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葡萄枝蔓中越冬。次春越冬幼虫于被害处的内侧咬一圆形羽化孔,然后作蛹室于内化蛹。蛹期25天左右,化蛹期与发蛾期常因地区和寄主不同而异,贵州的花溪等地区的始蛹期与始蛾期分别与葡萄抽芽、开花相吻合;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地5月上旬为始蛹期,6月初为始蛾期。成虫行动敏捷,飞翔力强,有趋光性,雌雄性比为1∶1,雌蛾羽化当日即可交尾,次日开始产卵,产卵期1—2天,卵散产于葡萄嫩茎、叶柄及叶脉处,单雌平均卵量为45粒,卵期10天左右。初孵幼虫多由葡萄叶柄基部及叶节处蛀入嫩茎,然后向下蛀食,蛀孔外常堆有虫粪。较嫩枝受害后常肿胀膨大,老枝受害则多枯死,主枝受害后造成大量落果。幼虫可转害1—2次,以7—8月危害最厉害。危害至10月以后于被害枝内越冬。

防治措施:①结合冬季修剪,除掉被害枝蔓,集中烧毁;6—8月大枝受害可直接蛀入50%敌敌畏500倍液,然后将蛀孔用泥封闭。②成虫期可利用葡萄透翅蛾性信息素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诱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