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2024-11-07 14:26:37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谈起思品课教学,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会认为它是一门枯燥、乏味的事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从教几年,也知思品课教学之难,尤其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学习热情上。稍不留神,便会陷入“老师上课画条条、学生课后背条条,考试往试卷上搬条条”旧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阐述的理论观点,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应变能力。
在思品课教学中,兴趣到底有多大作用呢?通过下面格言警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探寻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开卷考试方法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品社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艺术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做任何事开个好头十分重要。同样,思品课开个好头,整节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生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老师应注重新课开头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使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乏味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教学的开头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激情入题、音乐、故事、启发谈话、小品表演、谜语等方法导入,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寓教于爱,以情激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爱是具有感染性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常以教师的情感力转移,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作为思品教师,只有把爱寓于思品课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才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尊敬、爱戴。当兴趣带有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学生就会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学习,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如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潮笑、不讽刺、不挖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持肯定接纳的态度,特别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耐心,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伸出友爱之手等等。
三、创设良好学习气氛,以文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爽逸、思路敏捷,以及潜能与兴趣得到较好的发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放下架子,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的精神才能得到松驰,心情才能愉悦,学习的激情才能得到释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激发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多讲多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创新思想才能较好地发挥。另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品课上的理论知识能正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巧妙设疑,分组讨论,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造疑问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和唤醒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的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和质疑意识。那么,如何设疑呢?我的做法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另外,现行的教材实例、图片、漫画、议一议较多,可读性强,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提高认识,获得感悟,丰富课堂气氛,讨论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争辩,在交锋中拓展思路,完善自己的观点,如讲“如何交友”时,针对学生在交友中的不良现象,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交朋友”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材料,把自己在交友中存在问题找出来。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各有春秋,这样既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品社课教学,对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在品社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从直观的、活生生的事实中去认识问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符合学生思想认识和心理特点的,也有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不断迁移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了解课本知识内容,因此,课堂上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这里不可能一一赘述,只是把自己已经做过的,且具有一定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与同行商榷。教学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社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友(2):

背!这是狂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