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常识的两个问题

2024年11月28日 22:4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奈特鲁尼克,1904~1990,加拿大籍因纽特裔作家。出生于加拿大现“努勒维特”因纽特人自治区的首府伊魁特地区。母亲为当地因纽特人,父亲为法裔白人。他于1923年至美国费城攻读法律,同一时期开始诗歌与小说创作(以英文为主)。于二战结束后回归家乡,并且积极投身“努勒维特”因纽特人自治运动(努勒维特 nunavut在因纽特语中的意思为“我们的土地”),同时开始以因纽特语创作。1981年因身体原因移居长岛,直至逝世。他的诗歌以及小说为因纽特人的书面语言规范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爱斯基摩人的但丁”之美誉。2000年努勒维特自治区追授他最高文学奖——“银海豚奖”。(荣誉的,而且迟了十年,但那只是因为自治区直至99年才获准成立。)顾城全集 http://www.mypcera.com/book/new/qing/gucheng/ http://poetic.ayinfo.cn/xdsc/gg/gucheng/000.htm 关于顾城(生平、作品) http://shandongren.mybict.com/viewthread.php?tid=127&fpage=1&highlight=&page=1 顾城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自杀,用斧头砍伤其妻子后(后不治而亡),在一棵树上吊颈而死。 顾城是20世纪中国的童话诗人,是任性而长不大的孩子,有着单纯的生命信仰。他沉沦在自造的幻象里,“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宝贵的艺术精神”。在气质上更多了些“世纪末”的忧郁和偏执。顾城是活在梦里的诗人,梦离现实是远的,那正是《远和近》的质疑。诗句是淡淡的,诗意却是冷漠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远近之间,他宁愿选择“云”,而不是“你”。“云”是远的近,“你”是近的远。 他有着“超越现实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顾城对自己早就有清醒的认识,“我是个偏执的人,喜欢绝对”。最后,就是这“偏执”和“绝对”使他达到疯狂,丧失理性,在那最后的一瞬,他是一个神经质的疯狂诗人,死亡对顾城也许是最好的童心的复归。他的死之谜在他死的瞬间就消失了,后人的读解,往往只是在记忆上编织一副带血的花环。 维基百科: 顾城 ,(出生于1956年——死于1993年10月8日)中国当代诗人,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3年杀妻后自杀身亡。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被称为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他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他的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