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同治,光绪,慈禧的关系?

2024年11月22日 08:3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同治是慈禧的亲儿子,光绪是慈禧的侄子,同治和光绪是堂兄弟。

1、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

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2、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

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3、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咸丰帝(1831年-1861年)的皇后,为其生下一个儿子,而且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咸丰皇帝20岁登基,在位11年,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此时满打满算26岁。他们的儿子,也就是同治帝生于1856年,此时只有5岁。所以咸丰帝在临终前发布一道谕旨,在小皇帝长大成人亲政前,由肃顺等八位重臣“赞襄政务”,也就是辅佐小皇帝。

咸丰皇帝之所以发布这样一个谕旨,一是因为咸丰皇帝对恭亲王奕欣有防备和不满之心,二是因为咸丰皇帝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死后出现后宫干政的可能性,所以咸丰皇帝在自己死后下令将恭亲王奕欣和慈禧排除在宫廷的权利中心之外。

不过,咸丰帝的安排并没有执行下去,六皇叔恭亲王奕欣因为不在八大臣之内,所以心生不满,恭亲王奕欣联合两位太后发动政变,以顾命大臣专权的名义抓捕了“八人帮”,重构清廷权力结构。

恭亲王奕欣以议政王身份统管朝廷日常事务,两位太后一方面照料小皇帝,一方面在小皇帝成人亲政前,代替小皇帝垂帘听政,拥有重大决策同意或否定的权力。

十年时间一晃而过,1872年,同治皇帝17岁,两宫太后以亲政届期,颁布懿旨,鼓励同治帝“祇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勉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尽职,宏济艰难”。丙午,同治帝亲政,下诏“恪遵慈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然而遗憾的是,仅仅三年时间,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帝惟一的龙种同治帝竟然于1875年一命呜呼,英年早逝,年仅19岁。

咸丰帝与慈禧太后的独苗同治帝没有了,而且没有留下龙种。大清王朝还得继续,那么谁来接班就成为一个问题。慈禧太后的权力来源于咸丰帝,同治帝的权力来源于咸丰帝。那么,新的接班人还必须依照这个原则去寻找,看看哪一个孩子与咸丰帝血缘最近。

咸丰帝最有力量的弟弟无疑是恭亲王奕欣,恭亲王的儿子载澄年龄与同治帝相当,最为合适。

但是考虑到载澄已经成人,已经有了价值观,甚至已经养成了某些恶习,不太好掌控,再加上载澄是同治帝的玩伴,同治帝走上这条不归路,载澄即便没有直接责任也有间接责任。这样一来,恭亲王家的载澄,就这样很简单地排除了。

恭亲王之外,咸丰帝还有一个七弟奕譞。醇亲王奕譞在十几年前“抓捕八人帮”时贡献很大,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也不错,他的太太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醇亲王奕譞与慈禧太后的妹妹此时有一个儿子曰载湉。载湉生于1871年,此时仅5岁。如果就血缘关系而论,载湉是咸丰帝的亲侄子,是儿子之外最近的后辈;假如从慈禧太后方面说,载湉是太后的亲外甥,也是除了儿子之外最亲近的晚辈。

双重亲近使载湉成为最合适的人选,还有一层因素是载湉的年龄只有四五岁,还有可塑的潜质,而且更好控制。

就这样,载湉成为同治帝的接班人。

1875年2月25日,年幼的载湉正式被接到宫中,接替刚刚过世的同治帝,年号光绪,是为清朝第11位皇帝。 年轻的小皇帝接受了清朝历代皇帝,甚至可能是中国帝制时代历代皇帝中最好的教育,他的知识素养是清朝皇帝中最棒的。

1886年,十年苦读使小皇帝思想境界、知识积累有了很大提升,一个优秀的君主形象渐露端倪。这一年,年过半百(51岁)的慈禧太后已经执掌政权20多年了,有点厌倦了,而小皇帝也能够处理政务了,所以慈禧太后正式提出撤帘,让小皇帝亲政。

慈禧太后的建议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上得到完美执行,当她宣布撤帘决定后,小皇帝当即长跪恳辞,醇亲王、礼亲王等也觉得太后的决定太突然太匆忙,太后从此不再理政,恐怕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小皇帝毕竟还是太年轻。

醇亲王、礼亲王建议,慈禧太后确实20多年如一日太累了,确实应该休息了,但此次最好不要一次性辞掉所有的事情,为大清国,也为小皇帝考虑,应该扶上马送一程,让小皇帝在实践中继续提高,逐渐接管政务,或许更合适些。

慈禧太后在各方建议下收回成命,答应在光绪帝亲政后继续训政若干年。这个决定就各方本意来说不必恶意解读,但这个决定确实为中国政治的后续发展留下了巨大变数,使帝制时代皇权中心的惟一性发生问题,所谓帝党与后党就此发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绪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淳

                        百度百科——慈禧

网友(2):

道光皇帝是咸丰皇帝和醇亲王奕譞的父亲,慈禧是咸丰的贵妃,生了同治皇帝,慈禧的妹妹是醇亲王奕譞的福晋,生了光绪皇帝。由于同治没有亲兄弟,所以他驾崩后就由他的堂弟(也是表弟)光绪即位了。

网友(3):

道光是同治的爷爷,同治的爸爸是咸丰,慈禧是咸丰的妃子,同治的额娘,光绪是同治的堂弟

网友(4):

慈禧是道光的儿子咸丰的妃子
同治是慈禧的儿子
光绪是咸丰弟弟的儿子

网友(5):

慈禧是道光的儿媳是同治的妈是光绪的姨妈(光绪的妈是慈溪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