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行为的必要性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有明确的评审权利和义务,其评审行为受相关法律和纪律、职业道德约束,对评审意见承担法律责任。评审专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环节,其行为直接影响着评审质量与效果,决定着采购质量和服务是否最优,采购需求是否满足,采购价格是否优惠,供应商能否取得中标或成交资格。为防止权钱交易、防止评审专家与采购人、供应商串通等现象,有必要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行为的监督与规范,明确评审专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评审专家行为,从而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行为规范是政府采购工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现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显然,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而根据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一项公共事务的管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管理的主体(谁来管理),管理的内容(管什么),管理的方式方法(如何管)和管理责任与效果(管得怎样)等。为此,要搞好评审专家的管理工作就要从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的效果等方面着手。只有完善这些管理内容并确保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才能保证评审专家正确履职,也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三公”原则。
总体上看,自《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国采购专家评审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主要表现在:
1、各地各级财政部门纷纷建立起了评审专家库,并且基本实行了“管用分离”;
2、专家评审运作机制基本成熟,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政府采购评审工作
3、绝大部分评审专家能够积极履行职责,秉公评审,依据法律和政策评出了合适的中标供应商;
4、财政部门能够依据法律法规行使监督权,对于违法违规的评审专家给予相应制裁等。
二、目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政府采购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法规和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专家评审管理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专家的公正评审,有的甚至直接导致评审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1.政府评审专家管理主体各自为政、层次不齐。依据《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主管并监督评审专家库的建立与运行。这就意味着,各地财政部门应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家库,同时根据各地的自身情况监督其运行,保证专家评审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同一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分别使用不同专家库的情况。也就是说,除由财政部门负责建立起来的专家库以外,社会中介机构也有自己的专家库。除各级财政部门主管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之外,目前各地还有建设工程招投标专家库、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的专家库、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等等。这样就出现了同一行政级别,不同的主管部门有不同的有关公共采购的专家评审库。这些隶属不同部门主管的评审专家库各自为政。在绝大多地区,互不联系,互不沟通,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