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交往礼仪”的文章!高分,急!!!

2024年11月21日 22:16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我们知道,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为其社会。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与社会交际之外。遵守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社交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范围的通用性、明显的效益性和准强制性。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为此,我简单地谈谈一下三个方面的人际交往礼仪内容.

1.个人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是小事吗?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在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
有些人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举止行为当作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视,其实,文明举止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你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展开。由此看来,个人行为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际交往中,应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要做到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为举止是小节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2.人们相见时怎样打招呼?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规。正确恰当的称呼,体现了对对方的尊敬或亲密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但有时为了表示亲切,不必拘泥于称谓的标准。如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可称为"爸爸""妈妈"。亲家间为表示亲密、不见外,也可按小辈的称呼来称呼对方。但对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要用谦称。称自己长辈和年龄大于自己的亲属,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份低的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亲属,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于称自己的子女,可称"小儿"、"小女"。
称呼他人的亲属,要用敬称。一般可在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对其长辈,也可加"尊"字,如"尊叔"、"尊祖父"等。
朋友,熟人间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一般可通称为"你"、"您",或视年龄大小在姓氏前加"老"、"小"相称,如"老王"、"小李"。
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师傅"等。也是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处长"、"陈经理"、"主任"、"博士"等。
在社交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根据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或"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明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对教育界、文艺界新相识的人都可敬称为"老师"。
在非正式场合或向陌生人问讯时,为表示亲近可以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在我国,不论对何种职业、年龄、地位的人都可称作"同志"。但要注意,港、澳、台地区的朋友见面时一般不用此称呼。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可以说"您早"、"您好"、"晚上好"。别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应答向他致意,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有时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较熟悉的朋友,除了问候致意外,还可以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并请他代为问候。如"伯父伯母近来好吗?""向你的夫人(先生)问好""你孩子一定很聪明可爱吧,有空带他到我家来玩玩"。
对外国朋友,要按他们国家的习惯用外语打招呼,如与英美等国家朋友初次见面时,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时直接用"Hi"来打招呼。根据中国的风俗民情,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儿去?"但用这种方式向西方国家朋友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去吃饭,或干涉他的私事。

3.在社交活动中怎样正确地作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可以向对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作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许惠原","我是蔡莉"。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作些解释,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李纪龙,是高音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蔡涤非,在上海大学从事财务工作"。
在社交活动中,如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叫谭兆英,是高乐音像出版社的财务主管,我与您夫人是同学","我是李海星,是新兴文化公司经理,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旦华,是东华大学的教师,今天向大家谈谈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当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为他人介绍?

为他人介绍是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为他人作介绍的介绍者,通常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家庭聚会中的主人,公务交往中的礼仪专职人员,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如熟悉被介绍的双方,又应一方或双方的要求,也可充当介绍人。
为他人作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贸然行事。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来就相识者或关系不好者作介绍。介绍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只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为了推荐一方给另一方,介绍时可以说明被推荐方与自己的关系,或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的人时,要用敬辞。如"张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查金小姐"。同时,应该礼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点。
为他人介绍时,要注意顺序。应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把未婚的女子介绍给已婚的妇女,把儿童介绍给成人。
作为被介绍者,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目视对方,除女士和年长者外,被介绍时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和会谈桌上只需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
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 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

网友(2):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
最好养成用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右手空出来后随时都可将对方所讲的话或重要事项记下来,尽量站着 听电话,即使采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于语调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现你高雅的神韵。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想对老师说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让我收益匪浅

网友(3):

我们知道,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为其社会。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与社会交际之外。遵守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社交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范围的通用性、明显的效益性和准强制性。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为此,我简单地谈谈一下三个方面的人际交往礼仪内容.

网友(4):

  我们知道,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为其社会。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与社会交际之外。遵守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社交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范围的通用性、明显的效益性和准强制性。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为此,我简单地谈谈一下三个方面的人际交往礼仪内容.

  1.个人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是小事吗?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在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
  有些人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举止行为当作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视,其实,文明举止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你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展开。由此看来,个人行为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际交往中,应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要做到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为举止是小节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2.人们相见时怎样打招呼?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规。正确恰当的称呼,体现了对对方的尊敬或亲密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但有时为了表示亲切,不必拘泥于称谓的标准。如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可称为"爸爸""妈妈"。亲家间为表示亲密、不见外,也可按小辈的称呼来称呼对方。但对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要用谦称。称自己长辈和年龄大于自己的亲属,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份低的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亲属,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于称自己的子女,可称"小儿"、"小女"。
  称呼他人的亲属,要用敬称。一般可在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对其长辈,也可加"尊"字,如"尊叔"、"尊祖父"等。
  朋友,熟人间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一般可通称为"你"、"您",或视年龄大小在姓氏前加"老"、"小"相称,如"老王"、"小李"。
  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师傅"等。也是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处长"、"陈经理"、"主任"、"博士"等。
  在社交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根据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或"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明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对教育界、文艺界新相识的人都可敬称为"老师"。
  在非正式场合或向陌生人问讯时,为表示亲近可以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在我国,不论对何种职业、年龄、地位的人都可称作"同志"。但要注意,港、澳、台地区的朋友见面时一般不用此称呼。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可以说"您早"、"您好"、"晚上好"。别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应答向他致意,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有时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较熟悉的朋友,除了问候致意外,还可以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并请他代为问候。如"伯父伯母近来好吗?""向你的夫人(先生)问好""你孩子一定很聪明可爱吧,有空带他到我家来玩玩"。
  对外国朋友,要按他们国家的习惯用外语打招呼,如与英美等国家朋友初次见面时,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时直接用"Hi"来打招呼。根据中国的风俗民情,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儿去?"但用这种方式向西方国家朋友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去吃饭,或干涉他的私事。

  3.在社交活动中怎样正确地作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可以向对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作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许惠原","我是蔡莉"。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作些解释,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李纪龙,是高音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蔡涤非,在上海大学从事财务工作"。
  在社交活动中,如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叫谭兆英,是高乐音像出版社的财务主管,我与您夫人是同学","我是李海星,是新兴文化公司经理,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旦华,是东华大学的教师,今天向大家谈谈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当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为他人介绍?

  为他人介绍是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为他人作介绍的介绍者,通常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家庭聚会中的主人,公务交往中的礼仪专职人员,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如熟悉被介绍的双方,又应一方或双方的要求,也可充当介绍人。
  为他人作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贸然行事。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来就相识者或关系不好者作介绍。介绍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只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为了推荐一方给另一方,介绍时可以说明被推荐方与自己的关系,或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的人时,要用敬辞。如"张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查金小姐"。同时,应该礼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点。
  为他人介绍时,要注意顺序。应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把未婚的女子介绍给已婚的妇女,把儿童介绍给成人。
  作为被介绍者,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目视对方,除女士和年长者外,被介绍时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和会谈桌上只需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