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太监专政,为什么独独清朝没有太监乱政?

当时有什么制度?
2024-10-28 14:02:28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明朝末期,宦官乱政的局面最为严重,最“有名”的太监就是魏忠贤,明熹宗继位后,开始重用宦官魏忠贤,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讨好魏忠贤,搜刮民财为其修建祠堂。魏忠贤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这才有了后来的“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也是明朝末期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开国之初,顺治帝提出要求,太监不可出城,不可参与朝中之事,自称从以前的“臣”变成了“奴才”,并且大大消减太监的数量,从明朝的十万削减到不到三千。还有就是清朝是满族人当政,所有的太监都是汉人,满族人自然不会重用汉人,更别说是一个太监了,太监即使是想上位也是有力没处使啊。


清朝末期慈禧当政,把控权力,给了太监一丝喘息的机会,安德海和李莲英崭露头角,安德海仗着受慈禧的宠爱更肆无忌惮,安德海要出城,直接被刚正廉洁的忠臣丁宝桢给砍了。稍稍有些“力气”的太监,忠臣们都在想着如何把他们搞下去。
太监在清朝的权力微弱也与清朝的制度有关,我们都知道古代从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在清朝达到顶峰。清朝实行满八旗制度,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

所有的决策都由大臣们共同商议,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加上禁止太监参与政事,所以清朝才没有出现太监乱政的例子。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清朝作为最后一个朝代,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大大的削减太监的权利和数量,这才没有太监乱政的局面出现。

网友(2):

清朝时期没有太监乱政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太监没有了权力,完全是宫中的服侍人员,所以没有能力乱政。说起太监乱政,最为严重的就是明朝皇帝朱由校时期,而清朝作为紧接明朝的朝代,自然是记住了明朝魏忠贤祸乱朝纲的深刻教训,所以在清朝几百年的统治时期,没有出现太监乱政,这都是统治者防患于未然的结果。

明朝皇帝朱由校统治时期,朱由校无限放权给魏忠贤导致魏忠贤成为把控朝政的九千岁。当时的魏忠贤因为从小就陪伴朱由校,因此深得朱由校的信任,再加上与魏忠贤对食的宫女是朱由校的乳母,她在朱由校面前百般帮魏忠贤说话,因此朱由校放心大胆地把权力都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成了朱由校统治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

魏忠贤祸乱朝纲导致明朝原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统治变得更加脆弱。魏忠贤掌权后,对那些直言劝谏的忠臣都是采取打压的方式,若是有人上书弹劾自魏忠贤,根本到不了皇帝面前,而是被魏忠贤悄悄拦截下来,然后找了借口处决了这位弹劾的大臣,因此明朝的朝廷才会动荡不安,到崇祯皇帝期间,早已经面目全非。

到了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深知明朝覆灭与明朝的太监魏忠贤脱不了关系,因此收回了太监的很多权力,让太监从一个小小的官职变成了彻底的服务人员,而且清朝统治者也会经常防范太监,以免再度出现太监掌权祸乱朝纲的事情,这也就是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太监乱政的根本原因。

网友(3):

太监实际上是由时代所产生的一个特定产物。是中国古代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在周朝出现的一个特定角色。因为他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可以一直陪伴在君王的旁边,具有干涉朝政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清朝没有太监干政的事情出现。

只是在清朝最初这种干政现象有苗头的时候,很快被打压了下去。当时的顺治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实权,权力在多尔衮的身上,但多尔衮并不住在皇宫中央,所以也没人与太监进行更多的接触。

太监难以与多尔衮接触,自然也就难以接近真正的权力中心,也就进入不了权力的中心,也就没有了干政的可能性。最后清朝出台了立法禁止太监干政,违反者将会被处死。但康熙之后太监干政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为什么呢?因为康熙皇帝非常讨厌太监,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经历了许多代才出生的皇帝,他已经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儒家思想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太监却是阴阳不平衡的奇葩所在,康熙之后的历代皇帝都认为太监是一个怪胎存在,因此并不愿意和他们过多的接触。太监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除了皇帝外,几乎也不能与普通的寻常官员所接触。自此太监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下,皇帝也渐渐把他们都冷落了。最后,太监都难以接近权力的中心,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就更别说干政了。

网友(4):

因为清朝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帝王将权力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里,太监的权力很少,所以清朝没有太监乱政。

网友(5):

清朝感于前朝太监乱政,对太监有了很多的限制,比如太监没有圣旨不得离京,逮到了地方官可以处死,有一个大太监就是值么被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