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技考古专家认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窑场——邛窑,在隋唐时期可能曾以天然气作燃料烧造瓷器。这是记者日前从四川省邛崃市召开的“中国邛窑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上获悉的。
邛窑是四川省邛崃市境内十方堂等古瓷窑的总称,是四川省古瓷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窑包最多、烧造时间延续最长、产品流散最广的瓷窑,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唐而终于宋,以其烧造年代久远、器物形制独特、釉色丰富多彩而闻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假若邛窑是以古时普遍使用的木柴、木炭或家用煤作燃料,窑址附近必定会遗留下大量堆积的燃料灰烬或残渣,而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邛窑进行的三次发掘中,均未发现残渣痕迹,令人费解;其次,邛崃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自古繁庶,技术发达,且境内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一口汉代天然气井,这证明古邛崃人早在汉时就已掌握了利用天然气的技术,隋唐时期使用天然气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邛窑极有可能曾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烧造需高温的“邛窑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