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2024年10月31日 07:41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第一, 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 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拓展资料:

一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二 《孙子兵法》包含篇章:

第一篇《始计篇》

第二篇《作战篇》

第三篇《谋攻篇》

第四篇《军形篇》

第五篇《兵势篇》

第六篇《虚实篇》

第七篇《军争篇》

第八篇《九变篇》

第九篇《行军篇》

第十篇《地形篇》

第十一篇《九地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第十三篇《用间篇》

三 《孙子兵法》经典语句:

1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2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3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计篇》

4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计篇》

5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7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8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9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10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篇》

网友(2):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拓展资料: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孙子兵法

网友(3):

第一, 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 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