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为什么有脚

2024年11月22日 08:10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的山川溪流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它的长相猛然一看有点象个小孩,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由此可见,大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娃娃鱼可不是鱼类,它属于两栖类。身体扁平而壮实,头宽而圆扁,口很大,眼极小。四肢短小,尤其前肢很象小孩的一对小胳膊,尾部侧扁,背部棕褐色还缀有大小不等的云斑。
  在湖南曾捕到一条体长2.1米、65公斤重的个体。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和岩洞甚多的山区溪、河中。白天常潜居于有洄流水的洞穴内,一穴一尾。它们捕食主要在夜间,常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食物经过,即张开大口,囫囵吞食。娃娃鱼主要以蛙、鱼、蛇、虾以及水生昆虫为食,它的耐饥力很强,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雌鲵产卵于岩石洞内,一次产卵300多枚,产下卵后就自由自在地游玩去了,剩下的抚育第2代的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围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到孵化出幼鲵,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大鲵的肉白而嫩,味道鲜美,被列为珍肴。由于过去不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较多,对它进行了无情地滥捕,致使许多地区的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区濒于绝迹。现在,我国已规定对娃娃鱼必须加以保护

网友(2):

因为不是鱼,是两栖类的动物,和蝾螈一类的。不过貌似有种鱼也有类似脚的鱼鳍,可以爬上岸,好像叫弹涂鱼。

网友(3):

属于爬行动物

网友(4):

娃娃鱼是两栖

网友(5):

娃娃鱼,因其长脚像人手、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在祁门四乡深山沟里可见其踪迹,尤其是凫峰乡余坑村,有一条长达数十里的深山峡谷,土名叫大坑源,溪水中就生长着不少这种其貌不扬、珍奇而有趣的动物。
我国古代对娃娃鱼就有记载,晋代郭璞的《山海经注》中称为“人鱼”。《尔雅》注:“鲵鱼似鲈,四脚,前脚似猴,后脚似狗,声如儿啼,大者八、九尺”。
其实,娃娃鱼不是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学名叫大鲵。娃娃鱼形似蜥蜴。大者体重可达30斤,长达1米以上。生有侧扁的长尾,身体扁平,头宽而扁圆。大大的嘴、鄂骨上排着密密的梳子般的细齿。眼睛似小米粒大,四肢又短又肥,前脚四趾似人手,后脚五趾象狗爪,趾间有微蹼,便于在水中游动。上岸后爬行缓慢,行动笨拙。浑身无鳞片,只有一层带韧性的表皮。表皮呈墨绿色,带有紫红色的花斑,表皮颜色能随周围环境的变换而改变,与水中卵石、枯叶极相似,不注意观察,很难发现。
娃娃鱼为变温动物,亦称冷血动物。当冬季来临,即开始冬眠,待翌年春暖,方苏醒出洞觅食。娃娃鱼成熟后,一般在春季夜间产卵,1只雌鲵一次能产卵数百枚。雌鲵产卵后即离开洞穴,由雄鲵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将卵带缠绕在自己的背上伏在水中,以防敌害。借水温和体温精心孵化,直到幼鲵成形离去,雄鲵才离开卵场活动觅食。由于孵化率不高,加之幼鲵喜群集,易遭敌害,所以生存下来的并不多。(摘自《祁门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