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都有什么粮食

2024年11月22日 11:22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20张)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禾就是稷。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网友(2):

五谷杂粮一般包括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
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故通常认为,五谷杂粮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杂粮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喝五谷杂粮能够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中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因此对于防病、治病、增加人体免疫力,会有很多的有益效果。
经常喝五谷杂粮对于糖尿病降低血糖是有很大好处的,五谷杂粮中不像精致的主食中含糖分那么高,
因此常和五谷杂粮来代替主食,就能够显著起到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目的和效果。
另外五谷杂粮中的一些粗粮,对心脑血管的内皮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例如粳米、糙米等等,会对心脑血管起到明显改善供血、保护其内皮功能的作用效果。
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是精米面最欠缺的。
B族维生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转化成热量和促进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少B族维生素,人体细胞功能会降低,引起代谢障碍,会出现食欲不振。
在粗杂粮中,小米是粗粮中的细粮,含有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具有调养作用,但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过高。
由于单品种粗粮营养素并不齐全,所以吃粗粮也要多样化,既可提高食物营养互补价值,还可增进食欲。
大豆+玉米+小麦。
玉米、大豆、小麦按40%、20%、40%的比例混合食用,其生物价可提高到70。玉米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丰富;
全麦粉中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较丰富;而大豆的蛋白质含蛋氨酸低,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却较高。
若将这3种食物同时食用,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3步大豆粉与薏米粉、大麦粉混合,制成面条;荞麦粉加入20%-30%的小麦粉以增加其弹性,制成面食;
用大米、小米加点荞麦熬粥。这些都是营养价值高的健康吃法。

网友(3):

中国百姓经常所说的“五谷杂粮”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这五种谷物在古代和现在、地理上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领域的说法都不尽相同,这种习惯说法主要起源于古代的五行学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的现象,其实谷物有很多种,绝不至于这五种。

谷物有主食和辅食两种,现在一般中国南方主食偏向大米,北方则侧重于小麦,大米和小麦之外的谷物统称杂粮,五谷杂粮合起来泛指所有的谷物。

“五谷”现在一般指稻米、小麦、豆子(大豆为主)、玉米、薯类等,其中玉米和土豆来源于美洲,番薯来源于菲律宾,在明清时期引进中国种植,大规模的推广后,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很快成为主要食物,它们的地位在民间自然也水涨船高,很快上升到五谷的行列。

“五谷”的提法来源。
最早记载五谷的是《论语.微子》,当时孔子和弟子们出行,子路掉队,问一个挑着担子的老农,夫子在哪里?这位老农的回答非常搞笑: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老农以为子路问的是谷物,所以说出了这样的话。四体是指两只手两只脚,五谷当时指的是:稻(大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子),在当时这五类谷物是百姓的主要食物。

较早前的《诗经》和《书经》中没有“五谷”这一说,只是说“百谷”,泛指各种食用的谷物。

五谷在各地和历史不同时期也有差异,不过大同小异,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五谷才有诸多的变化,到清朝中后期后,外来的玉米、番薯、土豆等异军突起,在百姓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排名自然上升,五谷中自然增加了玉米和薯类。

古代中医理论认为,五谷泛指:悬、藤、根、角、穗。这和中医理论息息相关,和百姓普通饮食生活则没有多大关系。

为何说五谷杂粮最养人?
中古古代非常推崇膳食营养均衡,《黄帝内经》中讲的非常细,文中提到: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里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切不可对号入座,这里讲的是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化,满足人体的各项需求,具体如何做还要看实际情况。谷物种类、水果种类、肉食种类、蔬菜种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融合,现在已经有了大的发展,多样化更丰富了。

现在来看,我国百姓的主食是大米和小麦,要辅助一些杂粮进行补充,这样营养会多样化,各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更全面,有效的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杂粮主要有:
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