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含有能量的物质;比方说一束光以特定的频率打在一块金属板上,从金属板上面逸出电子这一现象说明光是有粒子性的。其实可以把这束光看做自带能量的一个一个小球以一定的频率在做某一个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撞击到金属板上金属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再吸收了能量释放出电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量是守恒的;如果光在真空中传播它是没有能量损失的,它会一直运动下去,直到碰上了其他的物质;如果是在空气或者其他物质里面运动,可以看做是光子撞击到空气的某一些原子核里面,这个过程光子有可能被吸收或者反弹等,它是有能量损耗的,所以相对于在真空中传播,空气中光是传播速度慢一点。
你问了一个至今还无法解答的问题,光具备波粒二象性,意思就是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性质,波可以看成能量,而粒子可以看成物质。
那么既然这样,我们就只能开始质疑能量和物质的定义了,如果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光会不会就是那个中间态呢?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当物体速度足够快,质量就变大(例如达到光速的90%,质量变成两倍还多)。质量是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既然能量变大质量会变大,那么怎么可以单纯把物质看成是能量的载体呢?
就像当初人们说物质是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已经认为找到了基本粒子,现在认识到了原子是由夸克构成的才知道原子里面竟然别有洞天。哪一天物质和能量的定义被重新认识,相信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吧。
一,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和能量在理论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单纯讨论光是能量还是质量是没有意义的,物质本身就包含能量和质量两个维度的值。因为有质量的物体是无法被加速到光速的,所以你可以认为光是一种质量无限小(接近于0)的物质。 第二个问题,移动为什么会消耗能量呢?你该去好好复习一下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了。因为光子的质量接近于0,所以它所具有的能量也非常微小,在运动中被碰撞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当作能量被其它物质吸收(能量完全损失),要么当作质量不被吸收(不损失能量)但会改变运动方向
在牛顿时代人们认为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大量微粒,也就是说那时候人们认为光是物质形成的。但是后来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反对,认为光实际上是一种横波,它不具备质量,所以不属于物质。
我的理解:
但凡能被观测或认识的存在都可以在哲学上称为“物质”,能量或者质量都可以算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两者可以互相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