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2024-11-01 01:24:56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3、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筛选;

4、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5、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了解区域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开发活动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同时可作为单项环评的基础和依据,使单项环评能够符合区域环境的总体要求。

扩展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广泛性和复杂性。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广,内容复杂,其范围在地域上、空间上、时间上均远远超过单个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小至几十平方公里,大至一个地区、一个流域;其影响涉及面包括区域内所有开发行为及其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影响。

2、战略性。区域影响评价是从区域发展规模、性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及功能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论述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

3、不确定性。区域开发一般都是逐步、滚动发展的,在开发初期只能确定开发活动的基本规模、性质,而具体入区项目、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等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4、评价时间的超前性。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区域环境规划、区域开发活动详细规划以前进行,作为区域开发活动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只有在超前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内未来项目的合理布局,以最小的环境损失获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环境评价

网友(2):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即该区域位于何地,经纬度分析临近的城市或行政区等,做出描述,了解大致地理位置,体现严谨性与准确性。

(2) 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考虑当地地貌特征,做出相应的描述,其地质条件,土壤条件都给予分析,了解当地的水文特征,气候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尽可能准确严谨。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即当地生态条件与资源情况,了解矿藏位置与矿源分类,考察绿地面积及其生物多样性条件,和当地居民对农产品及牧产品的使用及销售情况。

(4)大气、水、土壤和环境质量现状。对当地区域大气质量进行测试分析,得出精确数据,应包括水源,土壤的环境程度,了解环境质量做出考察报告。

(5)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环境影响与政治监管息息相关,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政策,及其该区域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强弱程度,分析主观原因。

(6)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环境,应考察社会经济情况。

(7)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收集当地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资料。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扩展资料:

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因为不同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位条件

网友(3):

因此,调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引用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时,应做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表1.1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通常这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是最有效的和可行的。 (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地理位置。 ②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 ③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④大气、水、土壤和环境质量现状。 ⑤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⑥社会经济情况。 ⑦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⑧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3.环境影晌预测 (1)预测的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预测的方法。通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判断法。预测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3)预测阶段和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但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除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影响外,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 (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