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MS从美国发往中国的邮件在广州海关扣了10多天,为什么还不放行?请问大家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吗?

2024年11月17日 03:05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2005-05-12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对当地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对当地企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技术溢出效应既是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取的一种重要收益,也是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经济学家定义的技术溢出,存在外部经济性质。就跨国公司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来讲,是指跨国公司进入当地市场,引起当地企业的生产率或生产效率提高,而跨国公司又不能完整内部化此类收益。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多少个方面的溢出效应。

一、后向关联效应的作用

跨国公司与当地供应商、分包商、客户的本质性交易可产生关联溢出效应,当地关联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交易活动中在技术能力与管理教训等方面获得的额定利益,形成了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重要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在当地经营时,通常与当地供应商或客户发生各种交易,例如,如果通信及运输成本较高,他们就会倾向于向当地厂商购买中间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中间产品的质量,外资公司通常会向当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对当地公司进行技术培训,或者帮助当地公司购买原材料。即使外资公司没有给予这类支持,当地公司迫于竞争压力,也必需知足客户对质量标准的更高要求及按时发货的要求,甚至要有更多技术立异,这就形成所谓的"后向关联",进而产生关联效应。当地政府对国产化的要求也有利于当地公司与跨国公司之间形成这种"后向关联"。

后向关联通常发生在行业间。这由于当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可能构成互补性关联,这种互补关联能够发生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效力的奉献还可以通过其余一些情势表示出来,比方,跨国公司时常赞助有盼望成为其供应商的企业 (包含当地企业和本国企业) 建立生产设施;向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援或技术信息,以进步它们的产品德量或辅助他们实现技术翻新;向供应商供给或帮助供应商洽购原资料或旁边产品;培训员工、改良治理水温和组织才能,硬久壮阳药,帮助供应商寻找更多客户等。

劳尔对印度的两个汽车制造商 (一个跨国公司子公司,一个合资企业) 的研究发明,上述五品种型的后向关系都存在。他还发现这两个汽车制作商还踊跃参加树立供应商企业。36 个样本供应商企业中 16 个是以这种方式建破的。柏尔曼 (Behrman) 跟瓦伦德尔 (Wallender) (1976) 研究了通用汽车、ITT、辉瑞在各国的子公司发现存在同样的关联关系。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和其当地供给商的直接接触以及信息交换有助于增强双方的关联关联。

除了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外,当地政府对跨国公司划定的当地含量要求是后向关联的重要决定因素。1990 年发展中东道国的外资企业购置的产品及服务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当地企业提供的。然而跨国公司的当地采购受跨国公司的市场导向、母公司的国籍等有关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也受东道国因素的影响。当地市场导向的跨国公司的当地采购量往往大于出口导向的跨国公司,其中局部原因是出口商更易获取入口允许证。欧洲的跨国公司的当地采购量常常大于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因为欧洲公司多为老牌企业,早已建立了当地供应商网络。位于拉美和印度的跨国公司比东亚的跨国公司更偏向于在当地采购,因为这些地域对跨国企业的当地含量要求较高。

目前的趋势是当地投入因素的份额不断增添,即便出口导向型的跨国企业也呈这种趋势。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有助于造成这种后向关联,好比,随时光的发展,生产链一直延长,行业连续增长,客观上请求有更多的供应商,或者跨国公司有意吸引或发展也会助长这一趋势。

除此之外,跨国企业进入东道国后,当地供应商企业为了满意跨国公司对产品质量、牢靠性、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只好精益求精这些方面的管理与技术。通用汽车就曾强迫要求澳大利亚当地供应商执行十分严格的产品品质尺度,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当地供应商与之有关联的直接活动,对当地供应商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也有很大影响。阿根廷的外资企业也曾逼迫当地供应商履行其原产地主体供应商的生产标准及生产技术。菲律宾确当地供应商也埋怨大跨国公司强制他们到达跨国公司对产品质量及价钱的刻薄要求。单单这类要求就足以对当地企业使用的技术,甚至对当地竞争环境产生影响。

二、培训溢出效应的作用

培训溢出效应可能是最重要的溢出效应。培训效应波及两个方面,一是当地企业员工的培训,二是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员工的培训。

对当地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会提高当地公司劳动生产率。因为外资进入的压力,当地公司也常常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产品质量,坚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如果当地企业员工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仅仅惹人新的技术,这种新技术也不必定就能促进生产率的增长。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促进职业能的积累,这是一种高收益投资,也是促进培训溢出效应的条件。

80 年代新兴产业化国家当地企业的"培训效应"成果表明,假如一项新的技术引进名目开始之前,当地企业就组织有关职员开始学习、培训,那么,该项目标技术转移胜利率就会大大增长。这表明企业技能的积累有助于相干企业更快更好地接收先进技术,进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除当地企业本人投资培训员工以外,合资企业的外方搭档,外资买方及外资供应商也都可能为当地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雇员进行培训是其向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的必定要求。

当母公司向子公司转移机器装备、转移专有技术使用权时常常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气娃娃。跨国公司的培训对各个层次雇员的水平都会产生影响,从简单的生产操作到现场监理,到高级技术专业人员,以及高层经理等更高层次。培训形式包括在岗培训、研究会、送到母公司所在国接收正规教导等。具体形式取决于公司对具体技术、技能的要求,随着金融风暴的加剧。在公司运行的初期阶段,良多高级职位都由母公司人员充当,但跟着时间的增加,当地人员担负高等职务的比例会逐步回升。他们一旦转入当地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开办企业,以往取得的 (包括在跨国公司失掉的) 工作技能与技术能力,就会用于当地企业或自己的企业。鉴于发展中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因此,培训的溢出效应就更为重要。跨国公司广泛对其雇员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受过培训的跨国公司前雇员,特殊是经理人员转到当地企业工作时,他们把握的工程技术窍门、管理技术就开始扩散。

依据目前对跨国公司雇员职业培训溢出效应的情况看,跨国公司的雇员培训为其积聚了人力资本。但当其雇员转到当地企业时,其中的某些技巧就可为当地企业所用。而管理技术的溢出扩散较工程技术更为轻易,因为前者的专用性低于后者,较易转用于不同的环境。

关于企业培训对生产率水平及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培训溢出效应对 TFP 增长率为正效应,相关的研究结果支撑这一论断。巴特尔 (Bartel,1991)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把劳动生产率作为被说明变量进行研究,阿沃 (Aw) 和谭 (Tan) (1994) 利用横截面数据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均得出了雷同的结论,都认为对公司雇员进行技能培训对生产率增长有正效应。帕伦悌 (Parente) 和普里斯科特 (Prescott )(1994) 针对外资进入后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技能培训投资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实证测验的投资实践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亚洲四小龙经济体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培训对企业生产率有明显的影响。

三、示范与竞争溢出效应的作用

示范溢出效应源于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外资企业技术水平较高,进入当地市场后,就带来了较先进的技术。与外资企业直接接触后,当地企业就可能有机遇懂得并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因而,生产率可能会有所提高。此外,外资企业的雇员转到当地企业工作时,通常将他已经控制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应用到当地企业,这样也可能会产生相似的效应。

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从 70 年代开端就非常关注示范效应 (芬德利 (Findly),1978;小泉 (Koizumi),科佩奇 (Kopecky),1977;达思 (Das),1987)。示范溢出效应答跨国公司和东道国都是外生的,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初始技术水平的差别决议了技术溢出的大小。1960 年代香港制造业产品出口增加的重要动因是外国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 (Riedel,1975)。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进步技术在东道国企业间的溢出扩散,而且还在于加强了东道国企业的国际交流渠道从而使跨国界的示范效应成为可能。提尔顿 (Tilton,2000) 基于欧洲半导体行业的研究,指出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的投资经营运动增进了欧洲企业技术程度的提高。雷克 (Lake,1999) 也以为美国跨国公司在英国的子公司在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作用要大于当地企业。曼斯非尔德和罗米欧 (Mans-field & Romeo,1980) 也发现美国跨国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比卖给其他企业的更为先进,同时也发现跨国公司子公司引入了其母公司的先进技术后引发了当地竞争者的模拟。

这些案例研讨表昭示范效应是出产率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咱们还无奈得悉单纯的示范效应的重要性毕竟有多大,更不晓得这种效应的主要性是否存在国度差异或行业差别,原因之一可能是纯洁的示范效应是在无意识情形下产生的,而且经济学家还不研究过企业学习新技巧的详细方法,或地点等问题。起因之二可能是示范效应经常与竞争效应密不可分。

如果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形成竞争对手,以同样范围,生产同样产品,面向同样市场,那么,随时间增加,当地企业就有可能采用与跨国公司相同的生产技术。当然,对当地企业而言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所以当地企业为了与跨国公司竞争,被迫尝试模仿跨国公司的技术。

关于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有些经济学家曾做过企业层次以及行业档次的实证研究。朗顿 (Langdon,1981) 关于肯尼亚肥皂行业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进入肯尼亚,为当地带来了机械化生产技术。随后,当地企业发当初城市市场上他们手工生产的肥皂已找不到销路。为了在这个行业持续生存下去,他们被迫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同样情况也发生在该国的木制操行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当地市场竞争加剧,当地企业被迫采取新技术。跨国公司进入巴西的纺织行业后带去了新的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当地对棉制品的需要趋于萎缩,当地企业为了应用外资企业的新生产技术,被迫追求资生产方式,培养自学为主。

如果当地公司的生产效率不足以同跨国公司竞争,当地公司就可能被逐出市场,当地垄断公司占领的垄断租就会转入跨国垄断者之手,竞争可能对东道国经济造成侵害。但这种竞争效应个别在行业内产生,通常不会在行业间产生。

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最大的影响是通过示范和竞争的交互作用实现的。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跨国公司进入的是当地企业不易进入的高进入壁垒行业,在这样的行业,当地企业较难与之竞争。不管当地企业是模仿了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或应用了这项技术,要严厉辨别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是很艰苦的。但是在剧烈竞争前提下,当地企业可能被迫采用更为严格的管理方式,或者被迫强化本钱意识,要求员工更加尽力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这类基础的反映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超过了改良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发展中东道国当地企业的这种反响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发达东道国,原因很简略,因为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进入前的生产效率较低。另一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地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与跨国公司在统一层次上竞争,博士猫为面子告状,而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则有可能介入跨国公司的竞争。但是,如发展中国家的当地企业能与有关公司缔结各种防备性的公司协议,则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其竞争能力。这类协定包括与当地企业结成企业团体,或与外资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等。当地公司的竞争性反应的详细情形,溢出效应的收益大小,很可能与东道国市场在跨国公司进入前的初始状况有关,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工业集中度以及竞争水平的影响大小有关。

作者:吕世生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核心)

商务部 研究院 《国际经济配合》 2004年 第11期

郑也转贴于2009年4月25日

网友(2):

嘿,审理是漫长的。

网友(3):

请确定是否涉税?
打电话向海关邮件处理中心了解

网友(4):

你好,你的包裹在海关呆了多少天放行的?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情况 。不知道怎么办呢

网友(5):

打电话去海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