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你怎么看待?遇到医患矛盾时你如何处理?

2024年11月17日 22:40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近年来,医患矛盾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也一直是政府着力改善的头疼问题。医患矛盾紧张,有人说医德在下降,有人说社会诚信缺失,有人说医改不彻底,有人说医疗市场化过度。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找不到相应的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得承认,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国已进入和平发展时代。温饱解决了,医疗问题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问题。试想,战争或动乱年代,生命都很难得到保证,有个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小灾,大多数人可能一忍也就过去了。现在不同,不管大病小病,人们都想得到最好的治疗。
我们还得承认,在和平盛世,人们自我权利的伸张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种权利,既有法律的约束,也有法律的助长(如《物权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等)。但法律不是万能的,总有它覆盖的盲区和混合区,并且伴随着大量现象的出现,还要不断去修正。更多的情况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约束起着更大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和平繁荣时代的一个特征。
承认了以上两点,还要再明白两点。一是人性的弱点(或者叫后天人的本性),那就是挣钱(和存钱)不嫌多,干活儿不嫌少。就像购物一样,购买了多便宜的货,还想再便宜;劳动多清闲了,还想再清闲。二是医疗是一种消费产品,这也是人们口头上承认但思想上不情愿承认的一个问题。过去我们讲,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衣、食、住、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了一个“玩”(包括旅游、娱乐场所消费等),但就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加进一个“医”。
中国医生的医德到底怎样?这个问题与中国的医疗市场化纠结在一起。在目前大多数国人的认识中,是极度的市场化导致了医德的下降。医生心太黑,高价卖药、做很多无谓的检查、光为挣钱,如此言论不一而足。对这个问题,不妨从中国医生的总体收入水平来一个粗略判断。在目前的中国,医生的收入既比不上同一地区的公务员,也不上电信业、石油行业、银行、IT行业、国企,少数情况是基本持平。医学专家可能收入高一些,但那是人家一辈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结果,其付出的艰辛令人敬佩。
看病的道理与吃饭的道理以及和上学的道理有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一点,人们的心态可能会平和一些。人们吃饭,总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决定去什么档次的馆子或点什么菜谱,但到了看病,不管大病小病,却都想去大医院,去最好的医院,得到最好的治疗,行为上可能不是这样,但不管是市长,还是平民,思想意识上肯定都是这样。而大医院不可能像乡镇卫生院那样普遍,这也是人们心生抱怨的原因之一。而评判的标准是:吃饭如果钱不够,不管味道只需填饱肚子即可;而看病,必须要治好。再来看上学,一班学生有人考上了大学,有人却没有考上,以后有人成了才,有人犯了罪,都是同样老师在教育,为什么?这就是个体差异。人们的智力有差异,复杂的生理上的身体差异就更大了。同样的病,张三吃了一种药管事,李四吃同样的药可能不管事。再来看教师,教师说错了一句话或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没有哪个学生激烈指责,学生容忍了学校与教师的差异。可医生出了哪怕一个很小的差错,有些患者及家属却不依不饶,动辄要求赔偿几十万,甚至出现伤害医生身体的情况。这就是患者不承认有医疗技术的差异。有人可能会说后果不同,这话确实有道理,但目前的情况是,愈来愈多的患者不合理诉求以及极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
人们抱怨医疗鉴定机构与医院是一家,理由是鉴定机构的人也是医生。这个理由是荒唐的。人体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鉴定需要懂得人体科学和医疗技术的人来担当,这些人当然是医生,而且还要是临床医生而不能是曾经的医生。试想,总不能让一些譬如经济学家、计算机专家、警察、企业高管之类的人来评判一个医疗方案的正确与错误吧?
媒体在塑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自古以来,教师都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今中外,医生都被称为白衣天使。这两类人,都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中国医生在抗击非典中的可歌可泣事迹便证明了这一点。但部分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记者,为了吸引人们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不顾自身不懂医疗技术的事实,又不去深入调查研究,对某起医疗纠纷断章取义,撷取凤毛麟角,客观上造成了歪曲报道。更有甚者,以偏概全,把整个医疗行业说成一团黑。关注民生、愤世嫉俗、维护公民权利的意愿是好的,但要抱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公众也要正确对待舆论报道。新闻的定义有很多,新闻最基本的任务是报道最新发生的社会现象,至于真相,可能是后续报道的事情。所以,对待新闻,要抱着冷静思考、耐心观察的智者态度,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盲目效仿。应该相信,中国医生的医德绝大多数是好的,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只是极个别现象,而这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不是医疗行业的特有现象。至于对出现的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医生是人不是神,医患双方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解决。官司打到法庭,也不可胡搅蛮缠,而要合理表达相称的诉求。
政府在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中能发挥更大作用。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说;“曾经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实践告诉我们,市场手段在社会服务领域往往失灵,医疗行业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95%以上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白血病患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大病医保,为全国近百万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我们注意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改革,就不是市场行为,而更具计划行为特征。目前,我国的医疗改革还没有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程度,“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患者在就医时往往把怨气洒在医生身上。我们应该相信,和平发展时期,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医改一定能够深化,就像陈竺所讲:“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那时,医患矛盾紧张一定能够得到很大改善。

网友(2):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遇到医患矛盾,首先当然是和解为主,但本着合法合理维权的目的,还是委托专业人士办理。

网友(3):

多听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沟通一下。用思想和整改体制问题,医患矛盾激化的根源正在探索。见证各国医改的方案五花八门,但是找不到总最好的答案。不管正确的决策还是决策失误,要智慧的人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