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管理学基础教材中五个关键词并加以解释

2024年11月22日 08:56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现列举5个如下:

1、成本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管理者

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需要开展业务活动,如企业的生产经营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医院的诊断治疗等。

那么,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同样需要人力资源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的主体,但有时候,管理者也在做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例如校长在上课、  医院  院长在看病、经理走访客户等。管理行为过程中,管理者一般拥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管理者的职位越高,其权利越大。组织或团体必须赋予管理者一定的职权。如果一个管理者处在某一职位上,却没有相应的职权,那么他是无法进行管理工作的。

但仅有法定权利,也是难以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应重视 “个人影响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当然,任何组织或团体的管理者,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管理者角色

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者,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比如,对包含方法、过程、程  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的技术、技能,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  建立起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人事技能等。

因此,管理者便充当了许多角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于1955年提出了 “管理者角色”的概念。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力量自然要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管理者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他们还管理工人和工作。

4、科学管理

1911年,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特色有以下四点: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更好地成长。

3)与工人诚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照已形成的科学原则进行; 4)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在工作和职责与工人 “势均力敌”。        

5、行为科学

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必然身处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对社会  事务的认识与掌握的过程是不同的,此过程称为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社会、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行为科学开始重视人的激励问  题,比如 “人事心里学”“工程心理学”即以研究人的个别差异(差异心理学)为重点,已选拨特定的人从事特定的工作。

扩展资料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理论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组织结构模式、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过程,并建立系统模式用于分析。组织是一个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

整体系统可以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比如,企业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系统是开放的。

系统从环境输入资源,通过转化过程把资源转化为产出物,一部分产出物为维持系统而消耗,其余部分则输出  到环境中。比如企业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调节,获得自身发展。

运用系统的思想可以充分认识到组织中的各个部分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如此,便有利于克服管理人员中只重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组织中整体的作用和组织目标。

系统管理 

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对策论、博弈论等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具体形态也叫系统工程,控制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工程控制论。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它包括收集要求、购买设备和软件、将其分发到使用的地方、配置它、使用改善措施和服务更新维护它、设置问题处理流程,以及判断是否满足目的。

系统管理通常由企业的最高信息主管全权负责。执行系统管理的部门有时称管理信息系统(MIS)或简称为信息系统(I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系统管理

网友(2):

2、目标管理:见教材第67页 3、密集型发展战略:见教材第96页 4、差异化战略:见教材第102页 5、战略性决策:见教材第108页 6、非程序化决策:见教材第109页 7、职务轮换:见教材第169页 8、激励过程:见教材第196页 9、全面质量管理:见教材第263页 10、零基预算:见教材第269页 补充: 写一些管理学方面的关键词 彼得.德鲁克 执行力 有效沟通能力 理财能力 学习型社会 知识工作者 有效管理管理未来 知识经济 无边界经济 深度经济 企业家精神 服务 产业链 整合 并购 计划 目标 构思能力 领导力 讨论能力 决策 判断力 管理创新 双赢 共嬴 供应链 人力资源 SMART 竞争优势 管理哲学 时间管理 管理的实践 信息社会 顾客 市场占有率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 利润 股东 价值 变化 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 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 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 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 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 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 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 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 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 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 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 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 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 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 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 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 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44.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营业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45.盈亏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46.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成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红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47.平衡计分卡:由凯普兰和诺顿提出,即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包括: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套指标。 48.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49.信息系统: 是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