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各有什么区别?

2024-11-01 04:37:01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六道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1、天人道:

天人道为佛教六道中三善道之首,亦名为天神道,然也未能脱离三界之外。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虽然能免于与阿修罗道征战之苦,然而,其由于同样避免不了死亡与轮回及其了知下世堕落于何道中受苦而落于恶苦之业报。

道教轮回观点则把天人和阿修罗划归为神道,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仙佛可以跳出三界,不受轮回。

2、人道:

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乘道(即印度诸天)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3、畜牲道:

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

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生命,因为大苦而无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畜类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业力消尽而另一过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为人。

4、阿修罗道: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

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双方相互嫉妒,因而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

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所以阿修罗道又称非天界,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

5、饿鬼道:

又作饿鬼趣。按鬼类中有夜叉、罗刹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译单称鬼,而不加‘饿’字。然旧译之经论则多称饿鬼,盖鬼类中以饿鬼最多之故。据大乘义章卷八末载,所谓饿鬼者,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谓之鬼。

此鬼类羸弱丑恶,见者皆生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而寿长劫远。以昔时贪嫉,欺诳于人,由此因缘,故堕饿鬼道。佛教中著名的布施方法“施食”,对象即是饿鬼道众生。盂兰盆会也和饿鬼道众生有关。

6、地狱道:

地狱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佛教中的地狱道是真的吗?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

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

其他地狱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详述了。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扩展资料: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

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参考资料:

六道轮回  百度百科

网友(2):

所谓六道轮回,乃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轮来轮去,像车轮一样地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又因此六道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而在六道之中又有胎、卵、湿、化之四种众生,故又名六道四生。至於为何有六道轮回?又如何轮回?大致可从下列三类型轮回,阐述如下:

(一)心念各别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单一性地各别未经净化而轮回受生。贪毒重者,受生饿鬼道;镇毒重者,受生地狱道;疑毒重者,受生畜生道。本师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曾看到一窝蚂蚁而笑著对众弟子开示:此窝蚂蚁因疑毒甚重,已历经七尊佛出世又涅盘,而尚在蚂蚁身。可见因疑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大宝积经>有此开示)。

(二)心念相继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无定性而相继出现,交互轮回而现前於六道。换言之,即一会儿贪毒现前,而受生饿鬼道;一会儿镇毒现前,而受生地狱道;一会儿疑毒现前,而受生畜生道。若不贪而常布施修福,但镇毒很重,则受生阿修罗道;修十善业而贪镇疑三毒很轻微,则受生天道;有贪镇疑三毒但受持五戒,则受生人道。

(三)生生世世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因前二者加在一起,有时因心念各别轮回,有时因心念相继轮回,而受生於六道。大多数之有情众生,或因未修四谛法而证得阿罗汉果;或因未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或未因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而证得菩萨摩诃萨及佛果,无法超出三界,都依此类型而轮回於六道。

由此观之,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即展转生死於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之旋转,无有脱出之期。何以故?盖如同<佛本行经>所示:有情众生一念心恶,能开五不善门,即(1)烧人善根;(2)从恶更生恶;(3)为圣人所呵;(4)退失道果;(5)死入恶道。纵使心生善念,口称善语,身行善事,若未依佛法加以净化成无漏善,仍旧会在六道轮回。

总而言之,吾等之起心动念,不论善恶,皆会在六道轮回,即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所谓一念心生,则入三界;一念心灭,则出三界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是也。是故学佛修道者欲超出三界,唯有将三毒净化,即如法修三十七道品为基础,进而修四谛法证得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法证得辟支佛、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方能避免堕落六道轮回。然而因末法时代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缘特多,除非乘愿再来之菩萨,决定无法一生就办,不受后有。唯有修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方能达到此目的。

何以故?盖只要有下列四种情形,即得如愿:(1)正念往生(指平常有早晚课,精进念佛号,念到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2)狂乱往生(指平常造恶多端,命终遇善知识开示,能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3)无记往生(指平常发心皈依三宝,命终无恶无善无记,藉平日修持,而临终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4)意念往生(指虽不能出声念佛,但能意念、默念、观想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网友(3):

要认清六道轮回,师父告诉你们,你们在人间做人的事情,不做坏事,你们下辈子最多再投个人,但是,现在有多少人在人间做着人事?很多人都是在人间做的鬼事,在背后骗人家,在背后阴人家,说人家坏话,造口业,欺 骗别人,欺 骗人家的感情,欺 骗人家的钱财,这些都是要下去做鬼的。骗财、骗色、骗名誉、骗地位,全部都是要下去做恶


鬼的。你一辈子不做坏事,像人一样地做人,你下辈子还是一个人。你们做过多少畜 生的事情啊?不应该做的那些事情你们去做了,要知道,下辈子你们就去投畜 生。如果你们做了罪 大 恶 极的事情,那么你们下辈子就是到地狱里去。你们如果抢人家的东西、嫉妒别人,投饿鬼道。师父跟你们讲,嫉妒会害死自己的。


师父天天在救你们,叫你们不要下去,等到你们要走的时候,才会知道师父的这些话是多么的珍贵。因为我们过去已经做过不像人的事情,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就必须改正,你以后还有机会上天,至少还有机会再做人,否则的话,你下辈子就跟人道脱离了。所以,认清人道、六道,就是让你们知道,我们到底要到哪个道?做人多不容易啊,有几个做得像人一样的?谁没有背后捅过人家,说人家坏话?有些人找理由说每个人都这样的,难道那些做坏事的人上不去到鬼道去,你也要到鬼道去做鬼吗?难道那些人以后要受罪、受苦下去,你也要跟着他们去吗?因为人多,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你也要下去吗?


要懂得知道轮回苦啊。你们知道轮回多苦啊,投一个人苦不苦?想一想你们吃了多少苦?爸爸妈妈为你们吃了多少苦?你们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孩子、自己单位里的事情,你们吃了多少苦啊?师父还没有说你们的身 体呢,还没有说你们人生的生老病死这四个苦呢,你们吃了多少苦啊?所以,吃苦之后要广发菩提心,因为我苦了,我就不想让人家吃苦。有多少母亲,不就是因为自己苦了,就不想让她的孩子再吃这种苦吗?要广发菩提心啊,对所有的人都要善良,对所有的人都要爱护,要发菩提心、慈悲心,要可怜众生。


善行就是从菩提心来的,所以你们今天不要小看每一个人做善事,能够做善事的人,这个人已经有菩提心了。今天帮助人家老人家拿一样东西,这个人就拥有菩提心;今天给人家做饭,今天我愿意布施出来,今天我愿意做很多的好事,全部都是已经有菩提心的人了。今天能够拨出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来为众生服 务,那你就是菩萨啊。还有多少人不愿意付出这么多的呢,他们哪年哪月能成佛?要想到有多少人在受苦啊。要懂得,善行从菩提心来,菩提心是学佛人的大善 缘。如果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看见人家我很愿意帮助人家,这个人已经是一个大善 缘了,是学佛人的善 缘啊,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人家会帮助你的,有大善 缘的人,就是一个大善人。


菩萨经 文中写着:善男子、善女人,你们知道这个“善”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什么叫善?有善者,无恶 行。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有善良的心,他是不会有恶 行的。想一想,你们每个人做过恶 行没有?恶的行为有过没有?如果有,你们称不上大善人,也称不上善男子,也称不上善女人,佛 陀讲经的时候,善男子、善女人,你们连这个资格都没有,因为你们身上有很多的恶 行,所以你们就成不了善男子、善女人。


一善去百恶啊,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善 念,他有一百个恶 行全部都会被去掉,所以,你们要多多地行善啊。师父跟你们说,看见人家布施出时间,要感恩。人家在家里给你们做饭,要感恩别人。每一个人都要感恩众生,因为他的这个善行是由菩提心而发的。菩提心是学佛人的大善 缘,因为有了这个善 缘之后,你就能够消 业障。你们知道消 业障有什么好处吗?最简单的就是,消了业障,业障不会激活,灵性不会上身,没有业障的人,灵性找不上他的门,不要忘记,消 业障的人能够增福 报。你们去看看,人家为什么有钱?人家为什么身 体好?人家为什么家庭平平安安?因为人家有福 报啊,善良的人会有福 报,想一想,你们善不善啊?在生活中你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解释,每一句话都要跟人家争个明白,这叫善吗?


为什么师父培养你们要懂得谦虚,不要去争?因为一定要以为自己是错的,实际上,他们就对了,这就是有修行的人。你们去看看没有修行的人,总喜欢辩论,我执,你们去看看高僧大德,他们是不辩论的,他们是不讲什么理由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因果关系,他们全部明白,没有道理可以讲的,所以,他们不讲。该你倒霉,是因果,该你有福气,也是因果,你生什么气啊?


修心很苦、很难,但是它能消 业障、增福 报、净光 明心。你的心想不想光 明啊?亮就是光 明了,想明白了,就是光 明了,学佛修心修的就是这颗心,修的就是这颗忍辱心,修的就是我今天不管做对做错了,我能够忍耐,这样你在事业上就会顺利。想想看,年轻人在单位里不能忍耐,什么事情都跟老板争,这个人会得到老板的喜欢吗?有什么可以争的?好好做、好好修。夫 妻离 婚讲得出道理吗?离 婚了到底是谁对谁错?你以为民事法庭判 决出来的都是对的啊?很多女人在法庭上,装得像小可怜一样,得到了合议庭的同情,最后判她是好的,判那个男的不好。那个男的冤枉啊,这个男的就是样子难看,什么叫道理?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的?没了就是没了,有了就是有了,有了也会没有,没了也会有。


希望你们身心一如去实 修。心里是这么想的,身 体也是这么做的,我就这么如理如法,身和心都是一样的,去实实在在地修,这就是师父讲给你们听的,不要搞两面派,不要双手合圝十在学佛,而心里想着另外一套,那就是身心不如一。身心如一的实 修,就是身是这么做,心里也是这么想,讲出来的话,实实在在,不开心的时候把道理讲出来,我一直很开心,哪怕我今天受了冤枉,我该怎么想,我还是怎么想,我不搞假的,我不搞两面派,实际上不会伤害你自己。想一想,一把刀,刀背能够敲人,刀柄也能敲死人,刀口也能够砍死人,所以,不要搞假的,因为如果有假象在你的心里,犹如一把刀放在你的心里,你的心一定会受伤。


我们要把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就是要注意在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无不是佛法。你们今天在生活当中,走路要像个男人,眼睛不要乱看,一边走路,眼睛一边东看西看,男的看女的,女的看男的,那就不如理不如法。你住在哪里,行住坐卧,你就像在哪里。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睡觉要有睡相,站如松,坐如钟啊。有的女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你叫她怎么样有佛相?要有规矩啊,睡觉在哪里,坐在哪里,行在哪里,住在哪里,吃东西,无不是佛法。学佛人要给别人做一个表率,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修行。在家里太太给你拿一样东西,你要说“谢谢”,你对孩子做错事情,你也要跟孩子说“对不起”,这就是学佛人,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生活 佛法化。

网友(4):

六道轮回图上面的小怪兽就是伏羲或者说夕兽,这就是“天”神本体,象征着宇宙的残酷性和秩序性。

六道轮回是在描述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的精神意识状态,所谓“思想境界”的差异。在佛教的众生平等的前提下,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是无时无刻的都在变化而已。

在佛教的看法里,这世界的人虽然都有人样,都有人皮,但是那都是臭皮囊。而真正区分人的标准不是那些皮囊,而是皮囊里珍贵的精神意识在什么状态下。佛教的六道轮回看的是人的本质,也就是精神。

网友(5):

我知道的是真言六道(出自全真教派,属于儒家学说)指的是:人鬼神魔畜禽。东方六界指的是:天人狱妖魂地。西方六界:神魔巫妖人鬼。(出自西方圣经)六道轮回就是每一界走一趟,要么修神修魔。其他就不说了只知道这么点,有错请提点,望采纳。以上内容与佛教无关,但殊途同归,内容均出自典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