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2024年12月01日 10:26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可以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立足于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使幼儿去积极发现、探索、大胆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与创造性的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本文就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大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进行阐述。
一、形象的贮存是创造的源泉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常常留连于美妙的幻境,譬如:他们充满天真地把天空当成大海,把月亮当成小船,把树叶给小蚂蚁当摇篮;或者坐上蜻蜓“飞机”邀游天空,坐上海豚背去海底探险等等。然而,想象、创造绝不是凭空而来,是源于丰富的记忆表象,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的基础。任何创造想象都来源于原型的启发,绝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是在原型的基础上,才创造出新事物新形象的。正所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美术创作也一样,即使是想象画,也是以现实生活的形象作为基础的,构成画面的新形象只能来自于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受。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因此,形象贮存是幼儿创造力得以发展的源泉。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积极地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发现生活与美术表现手法相关的事物。如:色彩、造型、线条,为美术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如在《秋的叶子》这一综合艺术活动前,老师先带幼儿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的特征,运用观察手段,丰富印象,积累表象;带幼儿外出写生,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学习表达美的感受.培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写生的过程,是幼儿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锻炼,性格和素质的培养得到了促进和帮助。孩子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地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美术环境。
美术环境指向幼儿提供的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让幼儿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术的教育。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生活的主要空间,它的布置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展示幼儿智慧和劳动成果的大舞台。所以,在教室里,我总会留出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让他们自由设计、装饰、粘贴。例如:在“认识恐龙”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收集、张贴、摆设各种与恐龙有关图片、资料,向幼儿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恐龙,让幼儿感性地认识了恐龙。教师又将幼儿带来的恐龙玩具组织了“恐龙乐园”的游戏,又用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恐龙,面对生动有趣的活动,幼儿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参与意识非常强。而对陈放的作品,幼儿更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长此以往,幼儿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创设活动场地、收集的各种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造精神和意识。
三、改进教法,使幼儿创造美
(一)启发、诱导创作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曾说:“儿童不能象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就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想。如《小狗找工作》这一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小狗乖乖想找一份工作。一天,他来到一家面包店,做了一只又大又香的大面包。可是面包太大了,谁也吃不下。他离开面包店来到了餐具工厂,做了一只又大又圆的大盘子,可是盘子太大了,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只好离开工厂,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嘀咕咕”的声音,原来是小猫幼儿园的老师生病了,小猫正吵着要老师呢。小狗乖乖想,我去试试做小猫的老师吧!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活动结尾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编成故事结尾,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幼儿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
(二)共同讨论做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教师出示示范、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而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
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A:创作前的讨论:
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如“好伙伴”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教师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上来演示:谁会画人?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作品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变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B:创作后的讨论:
C: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四、以正确评价巩固幼儿创造兴趣
 1.理解幼儿作品的特点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故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撑的伞,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画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撒开的,画的烟囱则常与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之于生命,给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经常采用一种符合主观愿望的方法,力图把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这种天真无暇、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儿画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稚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没有那种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或者模仿成人画的痕迹。
2、尊重、保护幼儿的作品
正由于幼儿的画有如此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肯定的鼓励,从不对幼儿的作品轻易地作一概的否定,或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或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记得在一次自愿画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把画面涂得黑黑的,在黑黑的画面上还夹杂着许多红色的物体和一些不象样的形体。初一看真是乱七八糟,不仅擦脏了画纸,还划破了画纸。然而当我走近他旁边时,他却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恐龙时代,恐龙们为了挣夺恐龙蛋展开了战斗,这是剑龙与翼龙在搏斗,这是三角龙在保护它的孩子小三角龙,这是……”。我完全沉入了幼儿津津乐道的讲解之中,这就是幼儿有声的思维,其中充满了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老师不能责备他画的零乱,不能指责他画面脏,更不能呵责他停止作画,扼杀孩子天真的情趣。对于这样的想象,我们要给予鼓励,同时对他的构图与用色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既没有扼杀幼儿的创造、想象,又在技能、技巧上有所进步。
总之,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同时还要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察觉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支持他们的努力和意志、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一步一步走进他们的绘画世界。让美术创作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色彩斑斓的图画一样清纯、一样丰富。逐步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信心、有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