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在就是个流量称霸的社会,也由此引来一种畸形的现象,好像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流量就行了,管他什么美丑好坏。只要有流量,骗人,做小丑,怎样都行。只要有流量,管他通不通顺,有没有具体含义,前后上下句连接如何,意境是否相同。就像此前曾经大热的古风口水歌,明明是古风歌词,你却总能体味出现代意味,说它现代,又以古风之词开头,但是前后上下语句你又说不好究竟有啥具体含义,就是韵脚找好了,能压上韵了,要是墨水不够了,那就各种语气助词来凑,至于内涵嘛哪那么重要,让人产生共鸣,能火就行了。至于说的是哪首歌,大家自行脑补。
第二对于歌词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以前都是专业作词人。现在是一个艺人肯定精通十八般武艺,会演戏的肯定会唱歌,会唱歌的肯定能作词。动不动的就一个人写词作曲,演唱全都包揽了。至于歌词有没有灵气,有没有深意都不重要,声音空灵好听,曲调和人心意就行了。
第三可能是一个艺人火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层出不穷的人往这个行业里钻。于是每个人都得在火的时候多贡献出一点作品,说不定哪个作品就千人传颂,万人敬仰了。而古风歌词最难写,也最好写。难写是因为你要考虑的很多,意境是否统一,渲染出的气氛是否合适,韵脚,以及整首歌的具体深意等等。好写是因为有些时候即使不考虑那么多,单单写出个大体样子也有可能火的一塌糊涂。毕竟有很多的古风爱好者,而这其中的利润又相当可观,自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了。
第四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发展。我们的认知水平也在整体的提高。曾经觉得天籁之音的回头去看也不过如此。有些时候我们已经走的很远了,而有些人依然停留在最初的地方,延续着曾经的路线,已经达不到我们现在的欣赏水平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中国古代之所以有那么多优秀灿烂的诗歌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必定是反应了作者内心真实想法的,反应了社会真实现状的。将外在之境化为情语,将内心之情化为景语,所以才能打动人。真情实意,才能写出好文章。
反观现在,其实整体社会现象都有着比较严重的浮躁情绪,社会大众更多关注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而不是精神世界的自我升华。当然,社会压力大,这也无可厚非。在这种大背景下,能够潜心研究古风、研究传统文化的本就不多。即便有,可能也是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居多,只学习皮囊、不研究内在,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只有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了。
还有这么一些人呢,打着古风和传统文化的幌子,在盈利的。毕竟,现在谈及国风还是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的。有些人便利用这个热度,但又无真才实学,只好随便串一个子丑寅某、之乎者也了。其实老百姓听着挺好,也就没人细细追究了。
归根结底啊,还是国人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也没有认真的心态去研究传统文化。想想着实可惜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识得此理的不在少数,但能做到的恐怕没有几人了。
为什么现在的歌词都没有正能量,没有催人向上的东西?更没有内含,都太直白,以前说二人转的词俗,我觉得现在的歌词更俗,俗不可耐了!就好像这个社会或者说生活中除了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的事,换句话说是爱情的事,就没有别的可做歌词了,没有可歌颂和赞颂的通俗歌曲了!
除却那些乱七八糟的因素,还可能是你长大了,欣赏水平提高了 那些少时让我们如痴如醉的,仿佛满含意蕴的古风歌,现在看来不过如此。现在古风歌的受众,未来也会回首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