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呀?

2024年11月13日 03:01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曹操击败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后准备南下扫平南方割据力量统一中国。但是,南方刘备和孙权不愿屈服,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双方主力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战争,是为“赤壁之战”。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

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赤壁之战。后孙刘盟军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1、曹操失败原由——骄傲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彻底击溃刘备,错过了战机。

詹士模认为,曹操战败后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指慨叹没有采用攻袁氏兄弟时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之策略,所以曹操应等待孙刘联盟生变。

2、曹操失败原由——气候

在远流出版,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东南风。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

赤壁东南有幕阜山脉,乌林西北有云梦大泽,当天气放晴后之夜晚,因山地散热快,湖泽散热慢,温差对流可能会逆吹东南水陆风与下降风。冬天逆吹东南地形风此一点是北方长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之地利。

扩展资料:

经过——

周瑜率领的水军在水上前进,而刘备在樊口等待,然后两军水陆并进,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在沿江东弄时,遭遇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将军队“引次江北”,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

周瑜则将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即时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举帆,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黄盖中流矢,堕寒水,后为韩当所救。孙刘联军乘势率轻锐横渡长江,雷鼓大震,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穿过云梦大泽,向江陵方向退却,遇泥泞,道不通,死者甚众,刘备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一直在南郡防守直到后来接应败退的曹操,而以满宠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大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网友(2):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原因: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 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网友(3):

曹操击败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后准备南下扫平南方割据力量统一中国。但是,南方刘备和孙权不愿屈服,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双方主力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战争,是为“赤壁之战”。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

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赤壁之战。后孙刘盟军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1、曹操失败原由——骄傲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彻底击溃刘备,错过了战机。

詹士模认为,曹操战败后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指慨叹没有采用攻袁氏兄弟时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之策略,所以曹操应等待孙刘联盟生变。

2、曹操失败原由——气候

在远流出版,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东南风。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

赤壁东南有幕阜山脉,乌林西北有云梦大泽,当天气放晴后之夜晚,因山地散热快,湖泽散热慢,温差对流可能会逆吹东南水陆风与下降风。冬天逆吹东南地形风此一点是北方长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之地利。

扩展资料:

经过——

周瑜率领的水军在水上前进,而刘备在樊口等待,然后两军水陆并进,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在沿江东弄时,遭遇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将军队“引次江北”,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

周瑜则将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即时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举帆,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黄盖中流矢,堕寒水,后为韩当所救。孙刘联军乘势率轻锐横渡长江,雷鼓大震,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穿过云梦大泽,向江陵方向退却,遇泥泞,道不通,死者甚众,刘备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一直在南郡防守直到后来接应败退的曹操,而以满宠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大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曹操击败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后准备南下扫平南方割据力量统一中国。但是,南方刘备和孙权不愿屈服,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双方主力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战争,是为“赤壁之战”。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

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赤壁之战。后孙刘盟军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1、曹操失败原由——骄傲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彻底击溃刘备,错过了战机。

詹士模认为,曹操战败后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指慨叹没有采用攻袁氏兄弟时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之策略,所以曹操应等待孙刘联盟生变。

2、曹操失败原由——气候

在远流出版,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东南风。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

赤壁东南有幕阜山脉,乌林西北有云梦大泽,当天气放晴后之夜晚,因山地散热快,湖泽散热慢,温差对流可能会逆吹东南水陆风与下降风。冬天逆吹东南地形风此一点是北方长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之地利。

扩展资料:

经过——

周瑜率领的水军在水上前进,而刘备在樊口等待,然后两军水陆并进,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在沿江东弄时,遭遇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将军队“引次江北”,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

周瑜则将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即时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举帆,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黄盖中流矢,堕寒水,后为韩当所救。孙刘联军乘势率轻锐横渡长江,雷鼓大震,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穿过云梦大泽,向江陵方向退却,遇泥泞,道不通,死者甚众,刘备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一直在南郡防守直到后来接应败退的曹操,而以满宠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大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网友(4):

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并非全因周瑜的火攻。一些自然因素乃至天灾,也是导致曹操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是我们讲过的风。正当东吴军发起火攻时,大冬天突然刮起东南大风,风助火威,正好烧了处于江北的兵船。 二是雾。《英雄记》云:“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这虽然不是直接的败因,但也造成了不利。 三是疾疫。《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没等交战,就已病倒,当然只有败退。《三国志· 武帝纪》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不仅病了,而且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次曹营发生的疾疫,据今人考证,是血吸虫病。一场流行的血吸虫病,竟使号称八十三万的曹操大军“死者大半”(据《三国志·吴主传》,这次大疫“死者大半”),实在可算一次不小的天灾。就这样被弱小的对手打败,难怪曹操老不服气,事后他还写信给孙权提到这件事,说:“赤壁之战,正好我的军队有疾病,我便把船烧了,自行撤退,却让周瑜白白的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不承认是失败,只承认是撤退。 《三国演义》的作者们,却有意无意回避了这些因素。东南风是孔明借来的,这场使曹军战斗力大减的疾疫,也只在庞统献连环计时轻轻带了一句。作者着力写的是孔明和周瑜策划的火攻,突出的是人事的作用。 像这样回避天灾,突出人事作用,《三国演义》著名情节里还有一处,这就是第七十四回写的关羽水淹七军。 当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关羽在荆州也向曹军频频发起进攻。他先拿下了襄阳,后又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大起七军前往樊城解围。于禁屯兵于罾口川险隘之处,关羽见状,便派人堰住各处水口,趁连日骤雨,襄江之水泛涨,放水一淹,顿时平地水深丈余,于禁所领七军全都淹死于水中。 水淹七军,确是一个奇迹。在《三国演义》里,这奇迹全是关羽创造的,他事先堵住水口,然后看准时机,把水一放,便教洪水骤至,不战而胜。 不过,从史料分析,这次水淹七军并非人为,而是天灾。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此事:“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于禁传》也有记载:“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再看《三国志·庞德传》的记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以上材料都只说汉水突然暴涨泛溢成灾,淹了七军,没有提到是关羽有意堵水、放水。 于禁降羽,后来又回到魏。魏文帝曹丕恢复他的官职,他就认为这是一次天灾,说:“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 回避天灾,把天灾写成人为,强调人为的因素和作用,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需要,着力写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才能更展示人物的英雄性格。《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是这样,写关羽水淹七军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