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与小学生相处过程最应该注意哪些态度言行

2024年11月16日 06:05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有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无序的活跃或死气沉沉,更严重一点的是部分学生会煽动一种拒听老师上课的情绪,但是也有些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各种教学设计都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老师挥洒自如,学生如沐春分。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与学的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学生行为和人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一旦赢得了威信,其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和榜样。

对教师的威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它不应该是“师严然后道尊”,而应该是教师的亲和力的体现。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和学生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在人际关系上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它与师道尊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以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而是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下面是我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亲和力的几点体会。

一、充满活力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烦恼或快乐,角色之间不能冲突,当你走进课堂是,只有一种角色:我是老师。精神上,要轻松,面容充满和善,眼神里流露期待与关爱;形态上,从发型到着装,常变常新。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只有一个目的:在轻松愉快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与合作。把一种平等,具有合作意识的健康心态展现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历史可以让人睿智,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历史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可以让一个人内心丰富,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如: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当时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兵力对比悬殊。另外红军缺少枪支弹药。平均4个人一支枪,一支枪不到50发子弹。红军一路上被动挨打,没有打胜仗、没有缴获就无法补充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用3万人的兵力跳出40万敌军的重兵包围,而且还打了一场大胜仗! 毛泽东运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战术,可以说是用兵如神。47年国民党20多万大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撤离延安后,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并没有渡黄河南下,而是一直转战在陕北,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无比正确的判断力。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熟读史书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历史教材里,这种充满智慧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的心灵里形成对老师、对历史的依恋之情。

三、教师要具备幽默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幽默可以把冷冰冰的气氛、情绪、关系软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老 师 好”,老师说:“接下来,你们坐着,我,站着。请坐下。”

幽默要能体现老师的睿智,其中少不了讥讽。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老师:“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他们把矛头指向中国,他们向中国输出刀、叉(这里教师要适当的整合教材)”,-------停顿 ,学生的气氛马上起来,“卖不掉!”.“但是,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英国却很畅销,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为了打开在中国赚钱的大门,终于发现中国人喜欢吃一样东西------”,学生:“鸦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把“ 怒其不争”的情感也同时灌输到学生的心灵。

由于学生具有多层次,部分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严重,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有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有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求学生谈谈青少年该怎么做,老师在分析解题思路时,在黑板上写了“抱达祖国”四个字,而且加重语气读出来,学生立即沸腾起来,老师选出一位同学把正确的“报答祖国”写在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某位(不说出姓名)同学的所作的作业,同时延伸,告知学生,在历史试卷中写错人名、地名、专用名词,阅卷老师一律不给分。

四、熟练掌握并运用课堂“布白”

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一种非语言艺术。按照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形式在感觉中生成,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存在一个从课间转入课堂的注意力转移问题,课堂上也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意外发生,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纪律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的语言布白会变成一种非语言的刺激物,使学生意识到课堂秩序的不完美,从而情不自禁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课堂处在一种有序的形式之下,这种布白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语,却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内容上的布白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凡尔登绞肉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形成等等,特别是在法国拍卖的青铜兽首兔首和鼠首,为何流落海外,均可布白;板书的布白是许多老师常用的手法;学生在面对历史波澜时,可以创造大量的情感的布白,比如让学生比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明和南京大屠杀,体会军国主义的无耻罪恶,对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理解等等;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布白的地方很多,只要熟练运用,就能起到虚实相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老师的亲和力。

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感知过程中,会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老师要公平对待男生和女生;第二,公平对待学困生和学优生。不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表述学生应该或不应该怎么做,对学生应该做的,做得好的,在多样文件里,都有如何表彰的做法,但是,对行为恶劣,违背守则和规范的学生,该如何对待,均没有意见。这是学生评价机制的缺失,极端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种缺失要靠教师来弥补,特别是对有过错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期待他们受到批评和惩处。教师在这时代表的是正义,处理不当,则会丧失威信,从而丧失亲和力。某生,学习成绩在年级前三名,但是他的课堂形象一直较差:塌腰、用大腿坐板凳、睡着写字,其他老师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在历史课上记笔记,是头低着,把笔记本放在腿上的姿态,咱们用历史方法解决。首先严厉的点他的名,然后和蔼的说了一个小故事:左宗棠收复新疆回京以后,任清廷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而且管理兵部事物。有一天李莲英去给他送了个信,告诉他东太后死了,左宗棠张口就说,啊,东太后死了,昨天不是好好的吗?就因为这一句话遭到了慈禧的记恨,1881年夏天被调任两广总督,在京任职仅几个月。你的懒散行为容易让不了解的人感觉到你对他的敌意。教室里一片寂静,该生也摆正了姿态,但是他恶习难改,不过以后他在出现懒散行为时,只须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他改变了。

对待学困生,因为多种因素,许多人都无奈的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次随机抽样的学生座谈会上,某生发言时真诚的说:我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希望老师在我注意力不集中时能看我一眼。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的,对待学困生的关注尤为重要。他们的学习困难大多数来自于基础阶段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智力的因素很少。对待这部分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学困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出来,多让他们发言,在鼓励他们回答正确时可以适当布白,因为他们对自己缺少自信,布白可以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品尝成功的快乐。

六、通过肢体语言、语气、板书等形式,打造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灵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它的灵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风格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其中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浙江教育学院汪潮老师在《情感性教学十大理念》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麦热滨通过体态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肢体语言和语气的重要性。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板书的作用虽然在淡化,但是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课,学生在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教师板书:原、计算机、航、生,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均可用一个字代替,但是计算机三个字却不能少,而且要写的大一些,工整一些。突出这三个字,为下文“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做了铺垫,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