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二百·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儒学下
褚无量(徐安贞) 元行冲 陈贞节 施敬本 卢履冰 王仲丘 康子元(侯行果) 赵冬曦(尹愔陆坚 郑钦说 卢僎) 啖助 韦彤 陈京 畅当 林蕴 韦公肃 许康佐
【原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幼时接受沈子正、曹福的经学课业,刻意研读古代典籍。家宅滨临平湖,有龙出湖,人们都跑去看,褚无量还很小,读书如故好像没有听到,众人都觉得他很不一般。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记》。考中明经科,不断升迁做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诏令确定仪式。当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坚决劝谏,认为:“郊祀,是国家大事,其标准莫如《周礼》。《周礼》上说,冬至在高坛祭天,不同时祭祀地神,指以祭祀始祖为主,也不同时祭祀始祖的配偶,所以皇后不得参与。又《大宗伯》上说:‘凡是大祭祀,王后不参与,则辅助来进献祭器,撤除祭器。’这就是说后不应助祭。又《周礼•天官•内宰》上说‘大祭祀,后进献祭器只是辅助的,进献次一等的酒器也是如此。’祭天没有祼礼,知道这是宗庙祭啊。巾车、内司服,掌管后的六服与五路,没有后祭天的服与路,这说明后不能辅助祭天。只有汉代有天地合祭的情形,皇后参与此事。末代亵渎神灵,事不常见,不可效法。”当时左仆射韦巨源辅佐祝钦明,所以没有接受褚无量的意见。褚无量以母亲年老辞官。
唐玄宗做太子时,又被授予拜国子司业兼侍读之职,撰写《翼善记》来进呈,被皇帝赏赐很多。太子在国学举行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令他讲经,建端树义,博学敏捷口才好,晋封银青光禄大夫,赏赐优厚。等到唐玄宗即位,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结束,诏令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在母亲坟墓旁边,鹿冲犯了他所种下的松柏,褚无量嚎哭着倾诉道:“山林不乏,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以后群鹿驯服,不在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服丧结束后,诏令恢复原职。因为年老,(特别允许他)随从皇帝仪仗时在后面慢走,又(专门)为他设手挽的便车,允许他乘着进入殿中。他多次上书指陈皇上为政的得失。
开元五年(717),皇帝将要到东都洛阳去而太庙崩塌了,姚崇建言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旧殿,不应当废弃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建言,以为不值得听信,就上疏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发现变化。如今后宫里的宫女除了被皇帝召幸的,应当全部遣散出宫,来应对这种变异。选拔贤良的人才,控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建议,考察阿谀奉承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续,那么就会天人和谐,灾异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皇帝的车驾于是照常向东到洛阳去了。褚无量又上书说:“过去虞舜巡狩天下,治理山川,遍祭群神。汉孝景帝到桥山祭祀黄帝,孝武帝到九疑山祭祀舜帝,高祖经过大梁祭祀信陵君墓,过邯郸封赏乐毅的后人,孝章帝祭祀桓谭墓。希望陛下所经过的在祭祀大典上的名山、大川、丘陵和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古代的帝王、贤臣的坟墓,一并诏令致祭。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一定要使灭绝的人事兴继,崇德报功。所以保全人民的国家,大于救民于灾;使人的后人立世,重于封人的墓冢。希望到东都洛阳,录用唐初到现在的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在支庶一族的人,也都能够承袭奉祀。”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下令褚无量到平阳祭祀尧帝,宋璟到蒲坂祭祀舜帝,苏颋到安邑祭祀禹帝,所在的地方的刺史参与进献。又寻求唐高祖武德年以来的功臣的子孙后代,让他们都承继他们的封赐。
当初,内府旧存的诏书,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混乱,褚无量建言请求修缮补订次序,来扩充典籍。天子诏令在东都洛阳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做此事的特使。于是褚无量上表请求让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别校勘审定。卫尉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采集天下散佚的书籍来修订阙文。不几年,四库完善。皇帝诏令群臣都来观书,赏赐给褚无量等人丝织品,数量各有不同。褚无量又说:“贞观年间皇帝亲自颁定的书籍都由宰相署名,臣官位卑下不足以署名,请求与宰相联名署名。”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皇帝从西方回京,将书籍搬到丽正殿,又把修书学士改称丽正殿直学士,让他们与京官并列同朝参加朝会。又下诏令褚无量到丽正殿续编承接前事。皇太子和四王子没有入学,褚无量把《孝经》、《论语》五种书献给黄帝。皇帝说:“我知道了。”于是遴选郗常亨、郭谦光、潘元祚等做太子、诸王的侍读。开元七年(719),太子按年龄入学,诏令褚无量升座讲业劝学,百官都去观礼,皇帝对他厚加赏赐。去世,享年75岁。病重时告诉人,以丽正殿的书籍没有校订完成为遗憾。皇帝听说后非常悲伤痛心,诏令宰相说:“褚无量,是我的老师,如今他永远地去世了,对他的赏赐应当使最优厚的规格。”于是加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丧事全由官府供给(相关费用)。他所撰述一共一百多篇。在他死后有官员在书殿讲他所作的《史记》、《至言》12篇上呈皇帝,皇帝叹息,拿五百匹绢赏赐他家。
起初,褚无量与马怀素做侍读,后来秘书少监康子原、国子博士侯行果也担任了(与褚无量相同的职务),虽然受到的赏赉赐屡次增加,但是受到的礼遇比褚无量就轻多了。
【注释】
1、亚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衡山 先请主祭的博士 虞老先生 ,亚献的徵君 庄老先生 ;请到三献的,众人推让。”
2、折衷:也作折中。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朱熹集注:“折中,谓事理有不同者,执其两端而折其中,若《史记》所谓‘六艺折中于夫子’是也。”宋张淏《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谁与折衷之。”宋叶适《题<西溪集>》:“夫欲折中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更折衷于古经古子之精华,略览夫格致各学之流别。”
3、圆丘: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三辅黄图·圆丘》:“昆明故渠南,有汉故圆丘。今按,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若夫圆丘方泽,所以飨天神地祇;复庙重櫩,所以序文昭武穆。”宋曾巩《西京郊配》:“太祖开宝元年幸河南,定圆丘之位,以四月郊祀上帝。”也作“圜丘”。
4、摄:辅助。王符《潜夫论·赞学》:“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
5、荐:进;献。特指祭祀时进献祭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
6、豆笾: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蔡沉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唐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明李东阳《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发牺人说豆籩。”清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7、彻:通“撤”,撤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平公不彻乐。”
8、祼献: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时,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献神的礼仪。亦泛指祼礼。《周礼·天官·内宰》:“大祭祀,后祼献则瓒,瑶爵亦如之。”郑玄注:“谓祭宗庙。王既祼而出迎牲,后乃从后祼也……献,谓王荐腥荐孰,后亦从后献也。”孙诒让正义:“凡祼亦通谓之献。故《祭统》以祼为献之属。《内宰》亦云祼献是也……此经於飨不云祼者,亦以祼献通言不别也。”《书·洛诰》“王入太室祼”唐孔颖达疏:“清庙,神之所在。故王入太室祼献鬯酒以告神也。”北周庾信《周祀宗庙歌·皇夏》:“礼殚祼献,乐极休成。”倪璠注:“礼殚祼献者,谓祼献之礼已毕也。”
9、赞:也作赞。帮助;协助;辅助。
10、瑶爵:饰以美石的酒器,次于玉爵。《周礼·天官·内宰》:“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郑玄注:“其爵以瑶为饰。”《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旧唐书·禇无量传》:“又祭天之器,则用陶匏,亦无瑶爵。”《宋史·乐志八》:“斟以瑶爵,神灵燕娭。”
11、解官:解免官职。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公解官,举五丧为三墓。”清钱谦益《梅长公传》:“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章炳麟《重刊<甲寅>杂志题词》:“民国二年,故人宋遯初以议改选死,余亦自长春解官归。”
12、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郑玄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宋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舍3奠”。
13、锡予:亦作“锡与”。(1)赐给。《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引作“何锡与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周武王以殷民六族给鲁公伯禽、殷民七族给卫康叔,怀姓九宗给唐叔虞……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2)指赐给的财物。明归有光《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丁宁,锡予优渥。”
14、蕃渥:丰厚。《新唐书·襄武郡王琛传》:“与太常卿郑元璹持女伎聘突厥始毕可汗,约和亲,始毕礼之,赠遗蕃渥。”《新唐书·李光颜传》:“入朝,召对麟德殿,赐与蕃渥。”
15、驯扰:顺服;驯伏。《文选·祢衡<鹦鹉赋>》:“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张铣注:“况鸟微贱,能顺柔安处也。”唐李白《大鹏赋》:“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御服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章炳麟《訄书·订文》:“君人者,藉此以相临制,使民驯扰,于事益便。”
16、枨触:触犯,触动。《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邪?’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金李纯甫《虞舜卿送橙酒》诗:“何物督邮风味恶,枨触闲愁无处着。”茅盾《子夜》五:“这在从前不过觉得可笑而已,但现在却因枨触着吴荪甫的心绪而觉得可恨了。”
17、随仗:随从皇帝仪仗。
18、徐行:缓慢前行。《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唐柳宗元《钴鉧潭记》:“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宋曾巩《喜晴》诗:“今晨霾曀一扫荡,羲和徐行驱六龙。”郭沫若《曼陀罗华》:“我默默地徐行,哈夫人在后面跟着。”
19、腰舆:手挽的便舆。高仅及腰,故名。《南史·张宝积传》:“乘腰舆诣颖胄,举动自若。”《旧唐书·王方庆传》:“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宋欧阳修《戕竹记》:“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
20、坏:倒塌。《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1、御幸:谓皇帝与妇女交合。《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或有丑声。”
22、畯良:优秀人才。畯,通“俊”。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畯,一本作“俊”。《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23、撙:节制;节约。
24、奢靡:亦作“奢糜”。奢侈靡费。《汉书·地理志下》:“嫁取送死奢靡。”《新唐书·魏徵传》:“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清昭连《啸亭杂录·军营之奢》:“军中奢糜之风,实古今之所未有也。”丁玲《韦护》第三章:“他示意人们去参观,那象一个堕落的奢糜的销金窟。”
25、谏争:谏诤。争,通“诤”。《荀子·修身》:“谄谀者亲,谏争者疏。”
26、谄谀:指长于阿谀奉承的人。《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数年以来,内外显官,皆出其门,奔竞成风,谄谀充位。”
27、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邢昺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绝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复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汉以萧何元功,故绝世辄绍。”
28、和会:和谐安定。元杨朝英《水仙子》曲:“六神和会自安然,一日清闲自在仙。”
29、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复往悔。”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严复《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祈年殿与太和门数月连毁。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30、讫息:止息。《汉书·谷永传》:“继嗣蕃滋,灾异讫息。”颜师古注:“讫,止也。”宋宋祁《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宁无越思之过,或有奇中之谗,大度兼容,多言讫息。”
31、坟衍:指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周礼·夏官·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贾公彦疏:“水涯曰坟,下平曰衍。”汉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文选·潘岳<射雉赋>》:“巡丘陵以经略兮,画坟衍而分畿。”李善注:“言周行丘陵,因其坟衍,以为疆界,分而护之,不相侵越也。”
32、收叙:录用。《北史·隋纪下·炀帝》:“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宋欧阳修《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奏章》:“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叙,一本作“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凡狱官失入死者,终身罚之,虽经赦宥,永不收叙。”
33、在所:犹言所在地。《史记·平准书》:“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光武纪下》“诏益 梁 二州奴婢”:“在‘在所’今言‘所在地’,‘在所官’谓所在地之官署。”《宋书·孝武帝纪》:“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详申旧条,勤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在所具以名闻。”《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
34、参献:参与献祭。
35、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618-627)。
36、勋臣:功臣。《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美德。”《宋书·臧质传》:“质国戚勋臣,忠诚笃亮。”清钮锈《觚賸续编·献诗保寨》:“其诗曰:‘将军开国之勋臣,蚤附凤翼攀龙鳞。’”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隋文帝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勋臣。”
37、苗裔:子孙后代。《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苗,胤也;裔,末也。”朱熹集注:“苗裔,远孙也。”《史记·周本纪论》:“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新唐书·窦建德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
38、绍续:承嗣。《国语·晋语二》:“天降祸于晋国,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隐悼播越,托在草莽,未有所依。”韦昭注:“绍,继也。续,嗣也。”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奕世载德,名昭图録。既文且武,桓桓绍续。”唐张九龄《敕突厥可汗书》:“朕与先可汗结为父子,及儿绍续,情义日深。”《新唐书·褚无量传》:“又求武德以来,勋臣苗裔,绍续其封。”
39、甲乙: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李贤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40、丛倒:谓杂乱无序。《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
41、缮录:修缮整理。
42、补第:补订次序。
43、秘籍:珍贵罕见的书籍。晋潘岳《故太常任府君画赞》:“遂管秘籍,辩章旧史。”《新唐书·段成式传》:“博学彊记,多奇篇秘籍。”清龚自珍《小游仙词》:“秘籍何人领九流,一编《鸿宝》枕中抽。”
44、部汇:分门别类;部类。《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於东都 乾元殿 东厢部汇整比, 无量 为之使。”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七》:“夫子釐《雅》《颂》以正其所,而《崧高》部汇自属《大雅》;足以见《雅》之体可以包《风》,《风》之义不得抗《雅》,其证甚明也。”
45、整比:整理排比。《旧唐书·经籍志上》:“开元三年,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经籍。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新唐书·百官志二》:“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掌宫内御服、首饰整比,以时进奉。”
46、雠定:校勘审定。《新唐书·王珪传》:“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内省,讎定群书,为太常治礼郎。”《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宋洪适释:“后汉熹平四年,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讎定三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三体,镌石立于太学。”清施闰章《重刻<何大复先生诗集>序》:“因取其诗讎定而重版之。”
47、设次:谓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隋书·礼仪志三》:“开皇四年正月,梁主萧岿朝于京师……卫尉设次驿馆。雄(杨雄)等降就便幕。”唐张说《祈国公碑》:“皇上悼焉,设次大临,辍朝累日。”《元典章·礼部三·婚礼》:“质明,壻家设位于室中,女家设次于外……壻出乘马至女家,俟于次。”明王绅《滇南恸哭记》:“次日,于群冢旁择旷地,仍设次为位,迎神主陈祭。”
48、给食:供给食用。《墨子·号令》:“若贫不能自给食者,上食之。”《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宋方凤《物异考·金石异》:“唐垂拱中,武威郡石化为麪,贫人取以给食。”
给别人吃。《墨子·号令》:“为养其亲若妻子,为异舍,无与员同所,给食之酒肉。”《史记·平准书》:“匈奴 数侵盗此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49、检雠:整理、校订。《新唐书·儒学传下·禇无量》:“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讎,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究治。”
50、遗书:散佚的书籍。
51、阙文:脱漏的字句。唐元稹《独孤朗授尚书都官员外郎制》:“窜定阙文,裁成义类。”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今阅二篇,又无是一句,信有阙文。”鲁迅 《花边文学·“……”“□□□□”论补》:“‘□□’是国货《穆天子传》上就有这玩意儿,先生教我说:是阙文。”
52、完治:完善管理。宋苏辙《催行役法札子》:“臣窃见二圣临御以来,凡所更改法度,皆以略定。惟是役法,首尾五年,民间终未得安便,若不及今完治,实恐久远,奸人指以为词,疵病圣政。”
53、有差:不一,有区别。《后汉书·张敏传》:“今托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锡赉有差。”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浙江等处,岁供糯米、小麦、黄豆,及谷草、稻皮、白面有差。”清昭连《啸亭杂录·仲副宪》:“又劾大学士赵国麟、侍郎许希孔等往工部胥役俞姓家吊丧,有失大臣之体。诸人为之降黜有差。”
54、署尾:在文件末尾签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其人持券向某曰:‘适与内兄议,率非万金不可,请即署尾。’”
55、跋尾:谓在文末署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自古及近代,御府购求之家,藏蓄传授阅翫,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清高士奇《题卢徵君嵩山草堂图》诗:“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56、朝会:谓诸侯、臣属及外国使者朝见天子。《史记·殷本纪》:“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南史·褚裕之传》:“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建都)所贵于中者,取其便朝会耳。”刘师培《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叙朝会,必称万国。”
57、纂续:续编。
58、就学:谓从师学习。《列子·说符》:“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后汉书·张霸传》:“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北史·韦师传》:“(师)初就学,始读《孝经》,舍书而叹曰:‘名教之极,其在兹乎!’”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姚广孝》:“太孙就学,命设讲席于文华殿之东。”
59、齿胄:指太子入学与公卿之子依年龄为序。《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闱而齿胄。”李周翰注:“公卿之子为胄子。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也。”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爰自主鬯春宫,齿胄国学,孝友之美,实形四方。”宋徐铉《文献太子挽歌词》之五:“彩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太常丞段顒 请国学五经博士各讲本经,以申横经齿胄之义,从之。”
60、讲劝:讲业劝学。《新唐书·李训传》:“注阴知帝指,屡建密计,引仲言叶力。帝外托讲劝,又皆以守澄进,故与之谋则其党不疑。”宋苏辙《上高县学记》:“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宋金履祥《又率诸生祭鲁斋先生文》:“畴咨于公府,起先生以讲劝。”
61、赉赐:赏赐。《新唐书·锺绍京传》:“明日,进中书令、越国公,实封五百户,赉赐与刘幽求等。”《元史·赵炳传》:“王还自北,嘉赏战功,赉赐有加。”明陆采《明珠记·饮药》:“谁想朝廷把爹妈害了,今日又差使臣赉赐奴家药酒自尽。”
62、病困:犹言病笃。《汉书·金日磾传》:“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广平刘奉林妇病困,已买棺器,时正月也。使辂占曰:命在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时。林谓必不然,而妇渐差。至秋发动,一如辂言。”
63、悼痛:悲伤痛心。《汉书·贾谊传赞》:“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后四十年,道其事者,尚相与悼痛嗟惜不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64、优典:优厚的典制。
65、官给:犹官俸。唐孟郊《雪》诗:“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66、亟加:屡次嘉奖加封。
67、礼遇:受到礼遇;以礼相待。《后汉书·礼仪志上》:“明日皆诣阙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戚同文)好为诗,有《孟诸集》,杨侍读徽之守南都,召至郡斋,礼遇益厚,唱和不绝。”
68、衰:减少;衰弱。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固争,以为:“郊祀,国大事,其折衷莫如《周礼》。《周礼》冬至祭天圆丘,不以地配,唯始祖为主,亦不以妣配,故后不得与。又《大宗伯》:‘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是后不应助祭。又内宰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祭天无祼,知此乃宗庙祭耳。巾车、内司服,掌后六服与五路,无后祭天之服与路,是后不助祭天也。惟汉有天地合祭,皇后参享事。末代黩神,事不经见,不可为法。”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以母老解官。
是这个么?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固争,以为:“郊祀,国大事,其折衷莫如《周礼》。《周礼》冬至祭天圆丘,不以地配,唯始祖为主,亦不以妣配,故后不得与。又《大宗伯》:‘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是后不应助祭。又内宰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祭天无祼,知此乃宗庙祭耳。巾车、内司服,掌后六服与五路,无后祭天之服与路,是后不助祭天也。惟汉有天地合祭,皇后参享事。末代黩神,事不经见,不可为法。”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以母老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