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几乎遍布全国。主要为害海棠、樱花、榆叶梅、紫叶李、山楂、梅、柳等树木。幼虫为害叶片,严重时可吃光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毫米左右,翅展约25毫米。体黄白色。前翅不明显波浪纹,外缘有黑色圆斑6个,近基部中央有银灰色和褐色各半的斑纹。后翅淡黄色,外缘杂有黑褐色斑。卵 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变灰色或黄白色。卵粒排列整齐而成块。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头黄色,有光泽,胸部背面紫黑色,腹面紫红色,体上有黄白色长毛。静止时头、胸和尾部上举如舟、故称“舟形毛虫”。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18厘米土中越冬。翌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常产卵于叶背,单层排列,密集成块。卵期约7天。8月上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色透明网状,长大后分散为害,白天不活动,早晚取食,常把整枝、整树的叶子蚕食光,仅留叶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期。幼虫5龄,幼虫期平均40天,老熟后,陆续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
幼虫群聚为害时摘除为害叶,冬春季结合翻耕,消灭越冬蛹。
(2)灯诱成虫
(3)药剂防治
幼虫为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
(4)保护利用天敌
如舟蛾赤眼蜂、伞裙追寄蝇、颗粒体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