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

2024年11月15日 03:39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进项税额转出——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不予以抵扣。
就是说原来买的东西是用来加工以后再卖出去的,现在发给单位的职工了(集体福利)——比如面包厂买的面粉是做面包的,后来不用来做面包而是发给职工了,那么买面粉时记的增值税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钱数,就不能再记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在相反的方向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就相当于把这笔钱抵消了。 这就是进项税转出了。
个人消费举例:饭店里卖的香烟,结果没有卖老板自己抽了。
2.递延所得税资产——解释这个要从解释所得税费用开始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包括两部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其中:当期所得税=当期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由于税法和会计记账在确认收入和支出时的规定不同造成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举例:某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就是从1+2+...+最后一年,本例中是5=15,第一年按5/15提折旧,第二年按4/15.第三年3/15...)计提折旧,而税务处理按年限平均法(一共是5年,每年1/5计提折旧)剂提折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企业所得税税率30%。
会计折旧额 = 100 * (5 / 15) = 33.33万元
账面价值(会计记账交税时应该计算的金额) = 100 - 33.33 = 66.67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
计税基础(税法规定交税时应该计算的金额) = 100 - 20 = 8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80 - 66.67 = 1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3.33 * 30% = 3.999万元
买了100股股票花了2000元,即,一股20元。到年底的时候,股票涨了,成了3000元,即一股30元。税法规定的用来交税的金额(计税基础)是2000元,会计记账的用来交税的金额(账面价值)是3000元。
未完……

网友(2):

进项税额转出,原因就是因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的抵扣的,而有一部分进行税额规定是不可以抵扣的,所以,这部分进项税额记入进项税额转出,意思就是我转出了。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我们以后可以少交的部分,但是是以后可以少交,所以,就叫递延。意思就是递次延续后。

公允价值就是公众承认的价值。

我反正就是这么理解的,不知对你有无帮助!

网友(3):

这个你可以翻资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