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格律问题请教

2024年11月23日 04:57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发个07年我对律诗拗救知识做的集中整理文稿,基本上囊括了常用的的拗救共四种,可以说比较简化而全面的了。只要记下了这四种情况及文中标注★的语句,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否可以拗救、是否合律了。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先确定一下律诗的正格(以五律为通例),共四种:
  A句式:仄仄平平仄
  B句式:平平仄仄平
  C句式:仄平平仄仄
  D句式:平仄仄平平

  十、拗救
  所谓的“拗”是指在诗句中某字不合正格的格律,“救”就是在发生了“拗”之后在另一位置进行补救的措施,有的拗是不可救的,有的是可救的,有的是救不救无所谓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基本的、必须救的拗救。

  1.单数字的拗与救(每句第1.3.5字)
  重要的有两种:

  A.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的拗,诗人应尽量避免,否则尽量补救。
  对于这种拗,救的方法是对句相救,也就是在出句发生了拗以后,在对句相同的位置将平仄互换,举个例子:
  韩愈句:
  鸟下见人寂,鱼来闻饵馨。
  拗救: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见”处正格应该是“平”,但是这成了“仄”,所以对句相应位置用了“闻”字“平”声来救,本来正格的此处应该是“仄”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拗虽然可以救,但是绝少出现D句式的拗,因为D句式一旦第3字发生了拗,则成了“三平尾”--“平平平”结尾,这是古体诗的专用格式,因此需要尽量避免。

  B.五言B句式第1字,七言B句式第3字的拗(即“孤平”出律)诗人对此应绝对避免,否则必须补救。
  “孤平”的出律是必补救的,补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也就是当造成“孤平”出律后,则将本句中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改用平声,举个例子:
  高适句:
  复怜嘶马愁
  拗救:仄平平仄平
  正格:平平仄仄平
  也许有人注意到了,这样的“孤平”拗救之后,第3字也成了拗,所以很多时候,A、B两种拗救实际上是同时应用的,仍然用高适的句子为例: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拗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见:“复”字的拗造成了“怜”字“孤平”出律,于是第3字改用平声的“嘶”补救,但是“嘶”字也造成了拗,于是上联的“故”字对句相救,这样就完美和谐了。

  ★★其它1.3.5字的拗基本属于“可救可不救”的,拗了就拗了,不救不算出律。

  2。偶数字的拗救(第2、4、6字)
  律诗中的第2、4、6字本处于节奏点,是万万不能拗的,但是有两种特殊的格式使它可以用拗:

  A.五言中“平平平仄仄”的形式换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形式换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就是将C句式中腹节中的平仄互换,用这种形式的时候应避免第一个字使用仄声,否则只能使用正常的格式。要说明的是,这种特殊格式产生于唐代,宋人广泛使用,但是基本都应用在尾联的出句,很少出现在其他的联中。

  B.另一种特殊形式是:以五言为例,在AB式的一联中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这种特殊形式需要详细的说明下,因为它的变式有很多,总结一下,除了出句(上联)的第2个字必须是仄声,最后两个字必须是“仄仄”声,对句第2个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这四个位置不能变化以外,其他位置的平仄都是可以变化的,因此,会出现“仄仄仄仄仄”的出句形式。
  也就是说只要满足这几个字平仄不变就可以:
  ×仄×仄仄
  ×平平仄平
  这种特殊形式是完全脱胎于古体诗的,因此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五言律诗中出现的,且多为唐人刻意追求诗风高古所作,宋人以后也有许多学步的应用在七言诗中,但是并不多见。并且,这种特殊格式大多应用在首句,其他位置的非常罕见。

  关于以上A、B两种特殊格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A类特殊格式相对常见,而且在唐代科举考试中也是允许使用的,但是B类特殊格式由于风格过于接近古体诗,所以在科举考试中是不承认的。
  除了这两种特殊格式,还有许多诗人故意在节奏点用拗,目的仅仅是追求诗风的高古,可以认为它们已经不符合律诗的要求了。总之,在节奏点用拗绝对不是律诗的正格,而是近似于古风的律诗,我们今天作律诗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才是。

  ★★除却这两种“特拗”的情况,如果在2.4.6字出现了拗的情况,那都是不可救的,理论上都可以将其判定为拗句而出律。

  以上四种情况,是必须救的,如果不救,即为出律。其它情况可参照★标注处理。

  忘了说:以上参考自王力《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网友(2):

以一个标点符号(逗号和句号)来断句,那么律诗通常是八句,绝句则为四句。律诗的格律要求较高。
aaaaa,aaaaa。
bbbbb,bbbbb。
ccccc,ccccc。
ddddd,ddddd。
上面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中b句和c句通常是由两个对偶的短句组成,就是说b句是一对对偶句,c句也是。律诗中,a句叫做首联,b句叫做颔联,c句叫做颈联,d句叫做尾联。每个短句有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七言。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ABD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押韵的。

网友(3):

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

而影响声律的和谐。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

(二) 对句救

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

(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网友(4):

“拗救”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一定的规则

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一般有三种形式,这个这里说不清楚

推荐一本书,看了你就明白,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王力先生对诗词格律的研究是非常权威的,绝对的大师级人物,大学现在很多语言学还是用他的书作教材。
这本书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非常实用。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