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期?

2024年11月16日 04:48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文学的自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创作的自觉、观念的自觉和批评的自觉。在文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 ,最早出现的是文学创作的自觉。而文学创作的自觉 ,仅仅是文学自觉必须的一种条件而已。文学创作的自觉 ,是文学观念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的前提条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说法 ,事实上则很难将创作的自觉和观念的自觉截然分出先后。文学观念的自觉应具备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 ,一是思想观念的解放 ,二是文学作品的积淀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为严酷的时期之一。但就思想领域而言 ,汉末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 ,促进了各种思想学说的发展和流行 ,佛学的东渐 ,道家思想的流行 ,名士集团的大量出现 ,玄学的炽盛 ,清谈的盛行 ,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等等 ,都在客观上催化了魏晋时期人的个性
魏晋南北朝期间,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是这些变化中最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鲁迅先生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近代所说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的一派。”文学的自觉化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贯穿于整个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才得以实现。鲁迅先生的话也告诉了我们曹丕的时代是已经自觉化的时代,也意味着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文学的各种题材有了细致的划分,更为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与风格特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在这种文学创作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当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标志,它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古诗十九首》作为个人抒情之作被认奉为圭臬。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的创作斗是走的个人抒情道路。另一方面,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作家的敏感度极大的提高,更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为基调作补偿的性格上的放达,并表达成为行乐或沉迷声色。
鲁迅先生花费了大量笔墨去描绘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关于五石散与酒的事例。可见,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中,药与酒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细细的研究当时的文选、诗集和合辑,不难发现这个结论是合理的。
王粲的《公宴诗》以及其它在邺下时期的作品多是“怜风月、狎池苑”之作,应玚的“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刘桢的《公宴诗》等皆与酒有关。鲁迅先生指出,阮籍得以长命也因为长期沉湎于酒醉,以做到“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而嵇康却因酒醉而洒脱。此外,我们所知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反映现实深刻,风格刚健清新的诗篇,并不是建安时期的所有诗歌,有相当比重的“述恩荣,叙酣宴”之作,饮酒作诗是当时清流名士之尚。
至于五石散,鲁迅先生更是做了深入的研究,它在魏晋时期的盛行对文学创作家及其创作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而导致当时的服饰变宽大,我是有些怀疑的。鲁迅先生所言极详,五石散对创作家品性的改变不容忽略,也反映出当时文学创作有清玄之意。
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创作者的个人背景,对我们学习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作品是极其有利的。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作品的格调与目的。

网友(2):

  魏晋南北朝后,汉字发展进入自觉阶段,不知道文学是不是这样。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成就了文化的发展。
  一、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为了发展会进行改革。就拿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说,前期实行租调制、均田制等发展了经济。后期推进封建化,易服装、改姓氏、通婚姻等措施又促使民族融合,这对各族文化发展十分有利。
  二、经济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第二,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三、文化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网友(3):

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建安到隋朝统一)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约三百年才得以实现。文学自觉往往和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创作的繁荣联系在一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而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建安文学出现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创作风格、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山水诗的出现、谢灵运对玄言诗的革新和大力写作山水诗、汉语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南北朝民歌的创作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
为什么说是文学自觉?
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人所说的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列;此外,还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代表了一般的认识。
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较明晰的文体辨析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问题分为四科,并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论述。《文心雕龙》上篇主要对文体进行讨论,将文体分为三十三类。 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性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的情采、声律、用事用典、对偶修辞等的追求,特别是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自觉地追求,同时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

网友(4):

不光是文学,音律; 绘画这些艺术形式在魏晋时期都开始有发展!一个开阔的朝代过后人们开始追求内省,表现形式就是文学,音律,绘画都有所发展! 刘勰的《文心雕龙》 嵇康《广陵散》和绘画史上被认为是绘画开端的卫协以及始有书画传世的顾恺之都为魏晋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