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改良土地的方法有哪些?

2024年11月16日 14:34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对于地力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汉代也开始有了认识。《史记·乐书》中说:“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后来,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指出了地力高低与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他说道: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苗田,人知出谷多者地力盛。

反映了当时已经认识到地力对提高产量的作用。古代人们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只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是可以改良成功的。主要的改良土壤有盐碱地和冷浸田。

其中盐碱地改良包括种稻洗盐、开沟排盐、淤灌压盐、绿肥治碱、种树治碱和深翻压碱。

种稻洗盐,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就已运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终古斥卤,生之稻粱”的成效。

明代万历时,保定巡抚汪应蛟,在葛沽、白塘盐碱地上开荒用的也是这种办法。据记载,当时“垦田五千余亩,其中十分之四是稻田,当年亩收四五石”,比原来“亩收不过一二斗”提高了几十倍。

清代康熙时,天津地方官曾引海河水围垦稻田20000余顷,亩收三四石。水田漠漠,景象动人,被人称为“小江南”。

雍正时,清朝廷在宁河围垦,使这一地区“斥卤渐成膏腴”。咸丰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带围垦,垦得稻田280余公顷,斥卤变成沃壤。

种稻洗盐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在改良盐碱土中取得过明显的成效。

开沟排盐这一方法出现于战国,据《吕氏春秋·任地》中的记载,当时已将开沟排盐作为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十大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