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刘备,曹操,孙权。

故事情节各一条,并概括人物形象。
2024年12月05日 07:34
有6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刘备:哗升大耳贼不用说,虚伪。
情节:三让徐州,反复推诿,以证明其仁义;长坂逃难之时携带大量百姓,对着赵云摔阿斗,收买人心;称汉中王和称帝,故意等诸葛和百官来请,作秀。
罗贯中所想描写的是一个仁义的形象,并树立古代“忠义”的典范。可惜到现在,大耳贼已经从仁义变成了假仁假义、、、、、、
曹操:面貌复杂,时而开朗,时而阴骛,难以揣测。
情节:开朗主要是在作诗的时候,比如北征乌桓时的《观沧海》、赤壁之战前横槊吟《短歌行》。阴骛则主要是体现在他的一些言行。比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梦中杀人。
曹操其实是个被丑化的典型。他的面貌也是最复杂的。
孙权:两张面孔:前期知人善任,敢于破格提拔人才;称帝后性情大变,不择手段打击权臣。
情节:曹军南下,孙权不听张昭等人建晌芦厅议,执意抗曹;破格提拔鲁肃、吕蒙、陆逊,而这三人都是继周瑜之后吴宴隐国的大将之才。后期大变,排挤权臣,逼死陆逊一事便可说明。
孙权的变化一直是个谜。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权力的威力太大了。

网友(2):

曹操(155-220)。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故事:望梅止渴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刘备明君枭雄,一人两面 强此弱彼,有得有失
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毕宴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孙权 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形势危急,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听了很兴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手信银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孙权很不高兴,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坦亩来,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说别人投降都可以,惟独他孙权不能,否则性命难保。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周瑜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说要投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赤壁一战,曹操大伤元气,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有些夸大,对周瑜的描写也比较多,

网友(3):

刘备:虚伪,看不透社会现实。耐做只会见人就说:“我乃大汉皇叔”.无谋无才,只不过运气好,遇上了诸葛亮.
曹操:看透了社会现实,有勇有谋,一身傲气,不过疑心过重,儿子孙子皆无能烂启之辈,可悲可叹.
孙权:运气极好,子承父业.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饥亩如又雄心勃勃,不过赤壁之后无多少壮举.

网友(4):

刘备乱世之枭雄 起于布衣 大汉皇叔 尊刘贬曹春罩春千古不变

曹操乱世之奸雄 杀闷链皇后
孙权一方之扒耐霸主 继承父兄基业

网友(5):

刘备:身世:字玄德,帝室之皮运胄,汉景帝之孙,中山靖橘握渣王刘胜之后。基本特点: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圆悄,双手过膝。蜀汉先主,谥昭烈帝

网友(6):

贤主 奸雄 自己无才而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