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取经路上的战斗力有差距?

2024年11月07日 02:54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在《西游记》中本领强大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什么打不过妖怪让很多观众都无法理解!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西游记》中对时间的设定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设定。

整个取经途中,孙悟空共向天庭求助12次,天庭主动帮忙1次。向观世音求助7次,观世音主动帮忙1次。向西天求助3次,西天主动帮忙1次。假设观音住在海上,佛祖住在山上,但天庭是没跑的。

然后孙悟空每次上天扯淡、找人、撒泼、救兵集合、一起下界等这些事情都办完,怎么也要几个小时。而且很多次孙悟空都是反复上天,找天上不同的衙门。天庭:整个取经历经14年,天庭过了14天。

这孙悟空基本每天都得来一趟,有时候一天还得好几趟,每次来都折腾半天。这半个月,天庭啥也没干,停业了??。

猪八戒和沙僧:很多次猪八戒和沙僧在妖怪洞口或者施主家里等孙悟空搬救兵,一等就是好几个月。唐僧:然后唐僧就在妖怪洞里等了好几个月。

九九八十一难,平均每年七八难,每次短则关几天长则几个月,整个取经行程,唐僧相当于判了个十年有期徒刑。

王母还是爱女儿的,牛郎一年见一次织女,织女每天见牛郎~

悟空为何大闹天宫和取经路上战斗力感觉有所差异?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闹天宫的时候,他是孑然一身的,而取经路上,他要保护唐僧周全。

因此,大闹天宫的时候悟空贯彻“不要怂就是干!”的原则,而之后呢他却要时时刻刻注意唐僧的安全,或者有别的拖累。不然,猴子直接使出法天像地的神通,把金箍棒变作几十丈粗,踏平一座山不在话下吧。

因为,孙悟空,只是防御力高。如果题主看过原著,应当知道,悟空大闹天宫,是从三十三重天打到灵霄殿,但是没有打进去。但是呢,这时候在早朝,所以,各个位置没有能人。

最后被一个门卫拦下来,被雷部众神困于一处,处于僵持,才请了如来。所以,并没有闹太狠。

多看看《西游记》原著,你会发现并不如此。

1,孙悟空真正意义上“打不过”的妖怪,真心没有几个。只是在西游的设定中,很多都能跟他打个平手,而有些特殊的,因为有特殊的技能法宝,很棘手罢了。而在大闹天宫的时候,能跟他暂时打平的天神也还有几个的。所以暂时平手很正常。

2,孙悟空请人帮忙的地方很多,仔细看看大家觉得真正无可奈何的,只有五庄观对阵镇元大仙,狮驼岭大鹏的阴阳二气瓶和假设小雷音的黄眉怪。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本身辈分高手段强,跟如来和菩提他们是一个辈分的。黄眉怪偷走了弥勒佛的法器,无论谁来都是一搭包装走。大鹏算是如来的舅舅,好东西自然不是悟空这样的野路子可以摆平的。

3,为什么要去搬救兵?因为南海菩萨在鹰愁涧收白马时候曾经说,大家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悟空知道满天神佛皆可动用,所以有些阻碍便想到这里,搬救兵比较省时间,而很少是真的打不过。

对战红孩儿显得无力,是因为灭火措施不当,失了劲力,被对方打了先手。等回血又需要时间,怕唐僧被吃了才去搬救兵。

4,西游路上,很多都是猴子在打的时候,对方直接说“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弼马温”。比如青牛精黄袍怪,“听这口气,像是认识俺老孙的,怕是天上凶星作怪待大家上天看看。”

因为怀疑是天上下凡的神仙,一则只要查出来是谁直接就收服了,省时省力。二是如果真的是神仙,一番周折之后真的打死了也不好交待。

5,悟空也不是一个真的靠四处搬救兵的人,很多他真心想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冒出来一个什么神仙,说你这关有点难过,大家知道这只妖精是谁家的(谁能克它),你快去找他吧。猴哥也懒得动手,既然有答案为什么不抄。“要打的话,费点时间,也不是真的解决不了”很多吴闲云派的人都说,悟空打不过九灵元圣,打不过蜈蚣精,打不过蝎子精。但是有网友认为孙悟空其实是能打过的。

6,唐僧在书中看来真的是取经路上一大萌点,前几回里尤其是。自己骑的白马被小白龙吃了,亏得猴哥把他抱走了自己没被吃掉。

转身就翻脸不认人,大家这白马丢了西天这么远大家怎么走啊。然后就开始哭!锦?袈裟丢了,唐僧怪他拿出来卖弄。你不找回来大家就念紧箍咒。

这几回都让大家看得哭笑不得,衣服居然比人重要。面对这样的师傅,真的怎么快怎么来,没心思打了。

7,在无论真的假的无可奈何里面,有一个重点是。孙悟空只是没办法救出师傅,他自己总是安全的。镇元大仙贵为地仙之祖,对他的态度是“他走了便走了吧,大家们收拾他师傅”黄眉怪金铙被破,搭包在后来装行者的时候,有了防备就能够躲开。

包括九灵元圣,张口来咬有防备就能闪开。黄风怪只是吹的他眼珠疼痛,蝎子精也只是蛰的疼,不能损命。至于搭包,镇元大仙袍袖,金铙,九灵元圣。顶多只能困住,而袍袖和九灵元圣还只能短时间控住。除了如来舅舅的阴阳二气瓶,能干掉大圣的存在大家真没能发现。

最后,天庭的常规战斗力量只是日常的警戒,顶尖的战斗力量不归天庭管,但是给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要维持秩序。即使这样,悟空的实力也是准顶尖的。

网友(2):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都是怎么写出来的。“世代累积”是其特点之一。意思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个题材,以不同的形式,不断进行整理、加工。四大名著中,除了《红楼梦》,其他的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由于篇幅较长,作者所参考借鉴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西游记》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妖魔,师徒四人遭遇了许多不同的劫难,每一个小故事所参考的原型故事可能都不一样,一个故事来自元朝,另一个来自明朝,这都有可能。

另外还得了解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方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佛经的铺衍式行文为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譬如《封神演义》故事主体内容就是破阵法,一个阵法接一个阵法(看到后面我都犯困了)……《西游记》的主题内容则是降妖除魔,一难接一难。而这些小单元之间,关系往往并不那么密切,有时候调换顺序也不影响阅读。

《西游记》在降妖除魔的取经故事之前,还有几个故事单元,一个是猴王故事(大闹天宫包含其中),一个是江流儿的故事(唐僧的身世),一个是进瓜故事(唐朝派出唐僧取经的缘由)。由于故事原型不同,古代文人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文体意识不够,篇幅又长(《西游记》八十余万字,而现在的长篇小说一般二十万字上下),考虑到作者的精力有限,前后难免有所出入,战斗力失衡也是在所难免。不同单元所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也不同,叙事目的不同。所以综合考虑,这种失衡是非常正常的。

当然,我这是一种煞风景的说法。很多人把《西游记》当成一个天衣无缝、自给自足的文本来看待,从中解读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也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