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长陵分别为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 (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 (明思宗)的墓。因而得名明十三陵长陵。
扩展资料:
如此大规模的陵墓群落,其中居然有12座陵墓是无碑无文的。这种情况不禁让人想起女皇武则天陵,她的墓碑之上也没有碑文刻录他的功绩之大不是一座小小的碑文就可以覆盖的,所以明代的历代皇帝也就不刻碑文了。
而且相传明成祖也曾经说过“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由臣子们所撰写出来的碑文都是好话言尽、是不是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也不能断定。因此后来的官吏都不敢在皇帝的墓碑之上刻录功绩,树立碑文的权力只有继位的皇帝才拥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之后十分重视北方的防务,并有意迁都北京,最重要的是在北京为自己选择陵址。明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营建北京紫禁城的同时,选择的陵址。由于相继即位的12个皇帝在其左右建陵,遂称十三陵,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
扩展资料:
1、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2、十三陵长陵,即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明长陵(十三陵长陵)
长陵是朱棣的坟墓
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仁宗朱高炽的献陵、
宣宗朱瞻基的景陵、
英宗朱祁镇的裕陵、
宪宗朱见深的茂陵、
孝宗朱祐樘的泰陵、
武宗朱厚照的康陵、
世宗朱厚熜的永陵、
穆宗朱载垕的昭陵、
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光宗朱常洛的庆陵、
熹宗朱由校的德陵、
思宗朱由检的思陵。
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