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0年代两次高通货膨胀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详细点,准备考试用的。。
2024年11月30日 12:3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中国经历过两次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94-1996年:

原因是:由于房地产热及由此刺激起来的国内需求迅速膨胀,吸纳了大量国内资金及资源,使中国经济再度转为内需主导,从而诱发了1994-1996年的高速通货膨胀。

根源:这种高通货膨胀率发生的根源,是泡沫经济。

类型:1993-1996年中国经历的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1994年物价上涨率一度曾达到27.4%

第二次是2003年至今:

表现: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是连年下降的,由2003年的2.4%降到2007年的0.8%,而贸易盈余是连年上升的,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8.1%。贸易盈余的大幅上升,政府赤字减少,表明目前中国实际上仍存在着消费与投资内需不足的现象。

趋势:大约到2008年下半年以后,短期供给冲击将会逐渐减弱,物价上涨率将会有所回落。虽然短期供给冲击只会引起物价波动,不一定引发通货膨胀。然而,从目前的物价形势看,这并不排除由短期供给波动引起的局部价格上涨,向通货膨胀方向演化。这种演化力量主要来自于长期因素。

网友(2):

  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中国经历过两次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94-1996年:
原因是:由于房地产热及由此刺激起来的国内需求迅速膨胀,吸纳了大量国内资金及资源,使中国经济再度转为内需主导,从而诱发了1994-1996年的高速通货膨胀。
根源:这种高通货膨胀率发生的根源,是泡沫经济。
类型:1993-1996年中国经历的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1994年物价上涨率一度曾达到27.4%
第二次是2003年至今:
表现: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占丹沪草疚禺狡碴挟厂锚GDP的比重是连年下降的,由2003年的2.4%降到2007年的0.8%,而贸易盈余是连年上升的,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8.1%。贸易盈余的大幅上升,政府赤字减少,表明目前中国实际上仍存在着消费与投资内需不足的现象。
趋势:大约到2008年下半年以后,短期供给冲击将会逐渐减弱,物价上涨率将会有所回落。虽然短期供给冲击只会引起物价波动,不一定引发通货膨胀。然而,从目前的物价形势看,这并不排除由短期供给波动引起的局部价格上涨,向通货膨胀方向演化。这种演化力量主要来自于长期因素。
  

网友(3):

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 “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这16条措施可归结为:(1)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外汇市场价格,灵活利用利率,增加储蓄,减少信贷总规模。(2)加快金融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将投资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3)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控制基建投资规模,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水平。

哪来两次通胀的呢?98年开始往后是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