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动,步数显示1万多步,换算成距离应该是多远,

2024-11-02 05:35:44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成年人来说,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厘米的长度,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公里。

但是每个人的行走方式会有所差异。就好比健走的话距离会更长些,有可能每一万步能走出7~8公里那样的距离。况且根据身高步长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万步公里数差距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扩展资料:

微信运动原理:

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或协助处理器,比如陀螺仪,重力感应等,根据这些设备的震动频率来储存数据。

就是人在步行时重心都有一点上下移动,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应到这种重心移动并进行记数。

物理原理:

看似匀速的闲庭信步,对我们携带的设备来说(如手机、运动手环),每一步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加速度”变化。

一般来说,抬腿迈出一步的时候,加速度是最大的。我们把它放到一个坐标轴上,加速度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一个cos波形。

网友(2):

成年人来说,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厘米的距离,1万多步,距离大概就是600000厘米,即6000米(6公里)。

每个人的行走方式会有所差异。就好比健走的话距离会更长些,有可能每一万步能走出7~8公里那样的距离。况且根据身高步长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万步公里数差距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微信运动计步是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或协助处理器,根据这些设备的震动频率来储存数据,计算步数。换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时重心都有一点上下移动,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应到这种重心移动并进行记数。

事实上也可以发现,即便是坐着的状态,通过手臂摆动或甩臂伸腰之类的动作也有可能触发计步。这样就好比是步数“作弊”的说法,如果刻意为之,那一天坐着不动可能也有不少步数。

扩展资料:

微信运动是手机根据重力感应来计数的,一次弯腰捡东西、在车上颠簸一下,都可以让手机误以为迈出了一步。所以它的精确度并不是很高,可千万不要单纯盲目地相信这一数字。

而且盲目增加运动强度或运动频率,不一定会增加运动获益,反而会增加运动的风险和副作用。尤其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或关节炎的朋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能耐受的运动量十分重要。

网友(3):

具体看运动者的步幅。普通人1步的距离大概为60厘米。如果1万步,则运动轨迹的长度大概是600000厘米,即6000米(6公里)。

一般人每天走8000步左右,虽然计步工具的确可以很好地计算出你日常的步行量,但是从对健康的增益来看,单纯只看步数,不考虑强度的话,意义并不大。步频(每分钟走多少步)是一个能够合理反应走路强度的重要参数,步行1分钟,数一下自己一共走了多少步,就是你的步频。

PA指南(体力活动指南Physicalactivity)曾经建议:“每位成年人,为健康效益,要确保每周5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这个中等强度就是至少3-6MET。另外PA还建议“更大的运动强度会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

根据一些研究,我们认为每分钟110步以上,130步以下(4.8km/h-6.4km/h)的步频是比较合理的中等强度标准。

参考资料

怎样走路才健康?每天一万步可以吗?.知乎[引用时间2018-5-2]

网友(4):

这看人身高因人而异的吧。我180。走1万步差不多是8公里。自己亲自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