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2024年12月01日 08:56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精彩导入激趣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成功的好课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在教学实践中,精彩恰当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成功的导入,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犹如悠然流淌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二、精彩情境激趣法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为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遵循诱发性原则,即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思维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造意义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魅力,产生悬念,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乐于发现问题和创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产生追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实情境的学习使人受益匪浅,远离现实的刺激学习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实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体的意义建构,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者接近真实,一定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迁移学生生活中的现实情境,结合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调查实践,观察体验,回归生活,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多媒体手段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教材的《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示出来,打破对抽象概念简单说教的传统模式,以鲜活的事实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场面触动他们的灵魂,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只有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使她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四、师生情感激趣法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意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教师,我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将思想品德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朋友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讲故事,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这样我与学生拉近了距离,他们将我当成了真正的朋友,我的话,他们爱听,我教的课,他们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与他们共同探讨人生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网友(2):

给他们讲一些他们感兴趣并且是以政治思想为基础的故事。

网友(3):

我就是学生,讲点历史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