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手上得到的江山,从建国初期就有接纳蒙古人为官的习惯,大多是作为武将使用,明朝永乐皇帝在燕京戍边时,军中就有大量的蒙古骑兵,明末的关宁铁骑中也有不少的蒙古籍骑兵。
明朝最显赫的蒙古家族是
吴允诚(本名把都帖木儿)
家族,吴允诚于明朝永乐年间归附,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用,因功受封世袭的恭顺伯爵位,到其子吴克忠时,更进一步成为恭顺侯,家族延续至明末,末代恭顺侯投降清朝。
至明末,满族崛起,首要征服目标就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许多不愿意接受满族的蒙古人就选择了归附明朝,有不少进入明朝军队服役,在明末崇祯年间为明朝剿灭农民起义军和抵抗清军入侵奋战,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满桂:北京保卫战壮烈殉国
满桂的来历略有争议,我们就以《明史》中蒙古人的定义为准。满桂是明末最有名的蒙古族将领,天启年间因功官至总兵衔,满桂的部下中也有不少蒙古人士兵,还是天启元年的“浑河之战”后,明军序列中不多的敢和后金军队野战的部队之一。
满桂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是跟随袁崇焕打出了“宁远大捷”,但他本人和袁崇焕合不来,被排挤出辽东。此后的几年中,满桂先后担任山海关总兵、宁远总兵(袁崇焕已去职)、大同总兵等边地要职,明朝还是相对信任他的。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亲率后金八旗扣关,满桂率兵勤王,最危急时刻,崇祯“乃拜桂武经略,尽统入卫诸军,赐尚方剑”,但却不停催促他出战,满桂曾建议等候各地援军到来一起出战,被监军太监否决,不得已,满桂亲率大军在北京城外迎候清军,随后在和清军的交战中战死。
“猛虎二将”猛如虎和虎大威
猛如虎和另一位蒙古族将领虎大威是同时期归附明朝,他们大概来自于生活在今鄂尔多斯附近的蒙古部族,两人归明后,合称“猛虎二将”。猛如虎作战勇敢,在崇祯朝前期因剿灭农民起义军功勋卓著,官职一步步升到总兵官。
崇祯十三年,杨嗣昌跟随杨嗣昌在湖广地区围剿张献忠,因其余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贺人龙等桀骜不驯,听从指挥的猛如虎成为杨嗣昌的依仗。崇祯十四年初,杨嗣昌病死,猛如虎移驻南阳,当年十一月,南阳被李自成大军围攻,城破后,猛如虎于巷战时战死。
虎大威的经历和猛如虎类似,都是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征战中升到总兵官职,崇祯十一年时,虎大威参与了卢象升战死的巨鹿贾庄一战,随后,突围出去的虎大威陆续跟随杨嗣昌、杨文岳等明朝总督继续围剿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五年,在救援被李自成围攻的开封时战死。
上述满桂和“猛虎二将”都是明朝末年官至总兵衔,且为明朝殉国的几位蒙古籍著名将领,在当时的整个明军序列中,他们是比较敢拼敢打的,在他们的麾下,应该就有大量的蒙古骑兵,战斗意志比普通的明朝士兵要强的多。
明末另一支有着大量蒙古士兵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因为他们地处辽东,收纳的蒙古士兵更多,主要来源是明朝锦州和清朝辽阳这两地之间,包括原籍辽阳的,不愿意归附清朝的蒙古人,史书上称呼这部分人为“降夷 ”。
这些“降夷 ”是关宁铁骑战力冠绝各军的保证,个人战斗力强悍,战斗中悍不畏死,“松锦之战”结束时,祖大寿降清,但皇太极并不放心跟随祖大寿的关宁军中的蒙古士兵,根据
《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皇太极曾下令杀光这些“降夷 ”:总兵祖大寿部下之人,悉与留养,其他悉诛之 。凡在锦州蒙古人,俱察出处斩。
当时已经身不由己的祖大寿还配合清军,把锦州城中的蒙古士兵全部诱骗出城,以犒劳的名义收了他们的兵器,并把他们亲手送进清军的包围圈,供清军杀死。由这个事例可见,清朝大肆的满蒙联姻并没有完全收服蒙古人的心,不服他们的还是很多。
可惜的是,明朝官方从崇祯初期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被清军围剿时,就没有想过借助蒙古部族的力量一起对抗清朝,仅仅从满桂、“猛虎二将”以及关宁铁骑身上,就能知道,融合了部分蒙古士兵的明军战力是成倍上涨,要是能再多些,清军和农民起义军都会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