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在午餐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2024年12月02日 20:3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 洗手方法的掌握,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喜欢探索,小手脏乎乎是常有的事,要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手脏了要洗手,保持小手干净的习惯,最根本的还是要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爱上洗手。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收集了一些生动形象正确洗手的的图示步骤和孩子们一起张贴在卫生间,结合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平时我们还组织小朋友进行洗手比赛、评选卫生宝宝等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如今孩子们已养成了正确洗手、勤洗手的好习惯。
2 愉快氛围的创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氛围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又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在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3 多彩游戏的引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枯燥无味的进行说教孩子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来鼓励幼儿初步了解每天按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例如,经常利用“娃娃家”这一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喂小宝宝吃饭,发现了问题组织小朋友讨论应该这样做,从而提升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收集一些关于进餐方面的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通过《怎样吃最有营养》的教学,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懂得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饮食。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们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长得又健有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农村资源,曾在秋收的季节,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参观农民收割稻谷,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帮着拾稻穗,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并通过故诗《锄禾》,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4 正面教育的坚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在观察孩子们进餐时我说:“看涵涵小朋友吃饭的时候特别的认真,一口一口的吃,桌上一个米粒都没有”。顿时就有许多小朋友在检查自己有没有掉米粒,也认认真真的吃起来。由于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5 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要孩子想吃啥就买啥,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还有的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积极主张家园配合共同来引导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通过家长会,我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六一”体检的情况以及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碰到的一些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进餐规则,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觉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挑剔食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应该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得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配合、家园共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纲要》中还指出: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配合,家长、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去引导孩子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