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天敌和怎么防治?

急需
2024年11月22日 21:32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自然天敌是周氏啮小蜂,以及家禽类尤其是鸡。
具体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桑树
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中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因幼虫在所出生的叶子上裹上了网,所以农药可能作用不大。
7、在白蛾泛滥的林区,我们放养一些家禽也是一种最好的防治方法。通过日常观察,发现了另一种美国的白蛾天敌——鸡。在受害的林区采取放养鸡群来防治美国白蛾,尤其是在白蛾的幼虫阶段,鸡群将会吃掉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以减少白蛾对林区的危害,可达到林区虫害的综合治理目的。

网友(2):

美国白蛾的天敌是谁----啮小蜂 虽然啮小蜂成虫也就1毫米长,但是它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啮小蜂飞出来后,就会开始寻找美国白蛾的蛹,然后刺破美国白蛾蛹的表皮,将卵产在美国白蛾蛹中。20多天后,当啮小蜂的卵成蜂羽化后,就会咬破蛹壳飞出,继续寻找别的美国白蛾蛹。 据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关副站长介绍,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属于纯生物防治,对树木、草地均没有毒害和药物残留问题。要从根本上控制美国白蛾危害,必须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来自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消息证实,经过多年研究,由该所首席专家杨忠岐教授和张永安研究员提出的生物防治技术对美国白蛾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杨忠岐和张永安提出的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在幼虫期喷洒致命性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制剂,在老熟幼虫下树和化蛹初期施放寄生性天敌周氏啮小蜂。实验证明,在幼虫期喷洒病毒生物制剂5天后,可使美国白蛾当代幼虫死亡率达到80%;放蜂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最高寄生率达88%,达到了有效和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而且整个过程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据了解,今年5月,我国将在北京疫区首先喷洒美国白蛾病毒制剂;6月上中旬,所有疫区将施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既不污染环境 又能标本兼治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美国白蛾基本都是采用化学防治,虽然暂时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杀伤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年年喷药、年年有虫,愈防愈重,同时污染了环境。 美国白蛾喜光,多发生在城市和郊区等人口聚居地区。因此,如何做到无公害防治,成为我国林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防治美国白蛾必须从化学防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杨忠岐指出,光靠喷洒化学药剂只能治标,利用生物技术防治则可以标本兼治。 据了解,由张永安研制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是一种调控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理想生物制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美国白蛾,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能够通过水平扩散和垂直传递等多种途径使子代美国白蛾种群长期带毒,从而达到持续控害的效果。 “一旦感染了该病毒,美国白蛾就相当于患上了不治之症,”张永安介绍,“最重要的是,美国白蛾病毒就来自美国白蛾本身,不会对疫区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达到无公害防治。” 如果说美国白蛾病毒是幼虫的杀手,白蛾周氏啮小蜂则是它来世的克星。 早在1984年,杨忠岐就从美国白蛾的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20多种天敌昆虫。经筛选,发现了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我国本土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 按照国际经典生物防治理论,要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必须从原产地引入优势天敌。欧洲一些国家曾经从白蛾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引入天敌,进行防治研究和尝试,先后均告失败。作为美国白蛾的本土天敌,周氏啮小蜂的发现意义非凡。 杨忠岐介绍,周氏啮小蜂寻找和识别美国白蛾的能力很强,能找到在不同场所隐藏的美国白蛾蛹寄生,甚至能爬附在白蛾的长毛中,一直等到美国白蛾化蛹后寄生。小蜂的卵孵化后,幼虫取食白蛾蛹内的营养和器官组织,最后杀死白蛾。如果美国白蛾受到了较好的控制,小蜂还可以转而寄生其他一些林木食叶害虫,像柳毒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榆毒蛾等。这样,小蜂必要的种群数量就可以保存下来。一旦美国白蛾再次发生,又可再转而寄生,从而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 提高生产能力 实现可持续控灾 “一种生物一旦进入适生环境,想将其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张永安说,防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测报,控制好施放小蜂或喷洒病毒制剂的时机和数量。在此基础上,实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和病毒制剂的工厂化生产,保证可持续控灾。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最佳放蜂期为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小蜂不会寄生美国白蛾的其他虫态,如果错过了白蛾化蛹期,小蜂就无法寄生进白蛾体内,放蜂也就失去了意义。”杨忠岐说,“掌握好最佳放蜂期,以3~5倍于美国白蛾的数量,每代白蛾放蜂2次,一年连续放4次小蜂,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持续控制效果了。” 据介绍,一头小蜂可以寄生消灭一头美国白蛾。美国白蛾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蛾一次产卵可达2000粒,1年可繁殖2~3代。经过反复试验,杨忠岐等人已找到柞蚕蛹作为周氏啮小蜂繁殖的替代寄主,一头柞蚕蛹平均可繁殖6552头小蜂,最高达11,256头,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规模化繁蜂问题。根据美国白蛾发生的规律、时间,可以通过人工控温掌握小蜂出蜂时间,并已实现常年繁蜂。现在,我国已在天津、秦皇岛、大连、烟台、青岛等地建起7个周氏啮小蜂繁育基地,年生产能力均在10亿头左右。(王胜男 才玉石 陈永生)